运动会年年有,今年有何不一样?

每年下半年,深圳各个学校都会举行特色各异的运动会,今年在“双减”之下,不少学校也有了新动作。

近日,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的孩子们就迎来第二届运动会,学校创新将运动会场地选在了距离学校不远的“光明小镇·欢乐田园”,跳出校园,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不仅是场地的变化,运动会内容与以往也大不相同。开幕式入场每个班聚焦科学研究项目,每个班展示一个科研成果;运动之外带学生欣赏植物、制作标本、户外写生等均在其列。

据悉,中大深圳附属学校此次运动会提倡“全员参与展风采,人人运动共成长”,设置了包括竞赛和教科研两大类,其中竞赛类包括学生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拔河比赛、3人篮球比赛、定向越野比赛、广播体操比赛,以及教师趣味运动会等;教科研类包括体育公开课、整合课、体育专家讲座和课题研究等。

聚焦科研,入场方阵彰显“强国实力”

今年运动会入场,中大深圳附属学校各班级的孩子们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每个班的主题都与中山大学的重点科学研究项目有关。

结合中大对疫情的研究成果,穿上医生防护服,扮演新冠病毒,开展了一场“大战病毒”的精彩好戏;别出心裁展现中大有害生物与资源利用实验室,科学家们潜心研究,努力拼搏,克服难关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

现场,学校六(2)班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现了中山大学的科学科研成果——中大DNA快速诊断试剂盒;六(3)小白鸽中队的天琴方阵展现了他们对天琴计划的憧憬和向往;六(4)班“中山大学号”方阵如中山大学科学考察船上的工作人员,在“中山大学号”的汽笛声中,同学们激动地齐声高喊“中山号启航啦”;六(5)班海洋生物方阵妙趣横生,他们胸怀海洋,用画笔勾勒出生物万千。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提出打造科技特色学校,大视野、大格局的“大科学”的理念和态度,持续探索以“大装置”科普场馆“大项目”课程谱系“大平台”科技活动多维发展路径,此次运动会别具一格的入场方式就是学校厚植科技创新、科技报国的种子,打造科创教育高地的生动注脚。

亲近自然,实践式学习重构“运动会”内涵

中大深圳附属学校运动会历时三天,分为中学部运动场、小学部运动场、欢乐田园·光明小镇三个比赛场,规模大、形式多样、项目多、涵盖面广。运动健儿拼搏的姿态、工作人员辛勤的身影、传递无穷力量的呐喊声,都组成了运动会的元素。

学校利用运动会的契机,开展环境教育,让青少年儿童在户外进行发现式、实践式的学习。在生物、科学老师的专业带领下,孩子们来到了植物长廊细心欣赏植物,了解植物特性和气质,并小心翼翼地采摘心仪的植物,制作标本;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在户外写生,观察昆虫、植物的形态,开展了一次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的“自然课”。

据介绍,中大深圳附属学校今年运动会呈现了四个特点,即学生100%参与,项目众多,不仅有热火朝天的个人项目、齐心协力的团体项目,还有妙趣横生的趣味项目,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其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教师100%参与,以体育促进全员德育的实现,师生体育健康促进双管齐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与体育比赛100%衔接,真正做到“课中有节,节在课中”。开创性地将开幕式放在野外进行,将“体育+科技+劳动+生态教育”有机整合。

学生健康就是质量,学生乐学就是质量,学生发展就是质量。

通过各种创新形式的活动,可以看到,中大深圳附属学校着力培养健康、乐学、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以“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办好优质、公平教育,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生长规律,在深入理解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创造“适合”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成长。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