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通集团5年财务造假案的处罚陆续落地,12月2日晚间,来自证监会的一则处罚告知书显示,因国海证券在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通集团”)发行债券承销业务中涉嫌未勤勉尽责,拟对国海证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罚没1858万元。
此前,涉及胜通债违约的其他中介机构,粤开证券、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也已落地,前者罚没720万元,后者罚没1725万元。
国海证券“踩雷”胜通债被处罚,罚没1858万元
今年9月末,国海证券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在胜通集团发行债券承销业务中涉嫌未勤勉尽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时隔两个月,12月2日,国海证券发布公告显示,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完毕,针对承销商国海证券未勤勉尽责的处罚也随之落地。
国海证券在为胜通集团发行债券提供服务时,涉嫌违反债券承销等多条规定,证监会决定拟对国海证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798万元,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三名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拟对其中一名责任人员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胜通财务造假事件距今已有5年。2016年1月27日,国海证券与胜通集团签订《承销协议》,由国海证券担任胜通集团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16 胜通 01”“16 胜通 03”“17 胜通 01”的主承销商。
2013年度至2017年度,胜通集团通过虚构购销业务、编制虚假财务账套,以及直接修改审计报告的方式,共计虚增营业收入615.4亿元,共计虚增利润总额119.11亿元,扣除虚增利润后,胜通集团各年利润状况均为亏损。
上述行为导致胜通集团“16 胜通 01”“16 胜通 03”“17 胜通 01” 的募集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国海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出具的《核查意见》《核查报告》及《承诺函》存在虚假记载。
调查显示,国海证券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未勤勉尽责的情况主要有四方面:一、未审慎关注山东胜通钢帘线有限公司在产能利用率、销售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异常情况;二、未审慎关注胜通钢帘线所提供资料与公开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三、未实地查看胜通化工的生产经营场所,未发现胜通化工已处于停产状态;四、未审慎关注胜通钢帘线纳税申报材料的异常情况。
连续5年财务造假水落石出,胜通集团多只债券违约
胜通集团坐标山东,曾多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等榜单,主营业务为钢帘线和化工业务。2019年3月,公司申请破产。据媒体报道,彼时,胜通集团的总负债达274亿元,债权人多达378家。
事实上,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报道并质疑胜通财务造假虚增收入,彼时胜通集团非常坚定地发布了澄清公告,表示公司在钢帘线板块以及化工板块不存在虚构客户及虚增收入的情况等。不过这一澄清并未给胜通集团延缓债务危机。
同年年底,大公国际发布公告下调胜通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至A。当时大公国际表示,2018年以来,胜通集团及其子公司发生多笔到期债务未按期偿付事项,偿债能力持续恶化,截至2018年12月24日,胜通集团银行债务逾期累计3.98亿元,
2019年3月,胜通集团申请破产重整。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胜通集团旗下多只债券均发生实质违约,其中国海证券和粤开证券分别作为主承销商的6只公司债和私募债发生违约。
2020年12月24日,胜通集团收到来自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中国证监会因胜通集团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对胜通集团和公司实控人王秀生进行立案调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于2021年年初对胜通集团开展自律调查。
2021年5月,中国证监会针对胜通集团的处罚落听!胜通集团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胜通集团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公司实控人王秀生给予警告并处以90万元罚款。
粤开、中天运也遭罚,处罚并不意味着“踩雷”影响告一段落
在胜通集团因虚假记载遭证监会处罚后,国海证券、粤开证券以及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等多机构相继被证监会调查。
11月上旬,证监会发布公告称,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胜通集团2013年至2017年年度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并在对胜通集团2013年至2017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未勤勉尽责,决定对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575万元,并处以1150万元罚款;对两名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罚款。
同月下旬,粤开证券公告显示,公司涉嫌为胜通集团发行公司债券提供服务未勤勉尽责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证监会拟决定对粤开证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660万元,并处以60万元罚款;同时对三名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罚款。
从罚款金额来看,2020年,国海证券的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包含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312.97 万元,此次罚没金额占国海证券上年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的6.8%;粤开证券2020年投资银行业务则实现收入7752.10万元,而此次涉及胜通债违约的处罚直接罚掉了粤开证券去年投行业务9.3%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处罚并不仅仅意味着收入下滑,以及“踩雷”影响就此告一段落。证券公司因债券业务违规还可能会面临暂停相关业务一段时间的处罚,进而影响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级,并可能对后续的展业产生影响。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