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企业“成绩单”出炉,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实现36.3万亿元和1.8万亿元,年初制定的目标全面完成,央企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企改革将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1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稳步推进钢铁等领域的重组整合,积极推动粮食储备加工、港口码头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并把改革重要举措和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推动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今年央企经营目标明确
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8.2%;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净利润1.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3%和29.8%,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4.5%和15.3%。
年初制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负债率目标也得到了全面完成。
“中央企业的营收、利润、净利润,都创了历史最好水平。”彭华岗说。
分析原因,彭华岗表示,国资央企积极开展提质增效升级版专项行动,围绕稳产增收、降本节支、创新发展、风险防范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快中提质。此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为突破口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改革效能不断释放。
彭华岗还提到,去年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也为我们企业发展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分析,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释放,税费的减少无疑增加了企业盈利,“两新一重”投资为中央企业扩大产能、增加收入打开了市场空间。更与中央企业的主动积极作为有关,即央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利用市场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利润大幅上涨,还与工业品价格上涨有关。去年以来,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多次刷新历史纪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0.1亿元,同比增长38.0%。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于上游采矿和原材料制造行业,而居于产业链上游行业的多为大型央企和国企。
彭华岗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央企的经营目标任务是“两增一控三提高”。“两增”,就是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一控”,就是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三提高”,就是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研发经费投入要进一步提高。
“坚持把稳增长、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跨周期调节工作的要求,及早制定有利于稳增长的措施,早部署、早发力、早落实、早见效,掌握稳增长主动权。”彭华岗强调,要充分发挥央企作用,全力以赴稳运行、稳供应、稳畅通,助力国民经济运行。
适时组建新央企集团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截至2021年年底,已经完成总体任务的70%。
国资委表示,要把锁定并高质量完成重点任务、补短板强弱项、务求改革实效、实现改革成果全面稳固化制度化作为今年改革工作的着力点,确保上半年在重点难点任务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并完成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在党的二十大前基本完成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扫尾工作,实现全面胜利收官。
彭华岗透露,今年稳步推进钢铁等领域的重组整合,在相关领域适时研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积极推动粮食储备加工、港口码头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切实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1年央企重组整合项目之多、力度之大、规模之新、效果之好,是前所未有的。”彭华岗说,这些项目有力推动了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刘兴国对第一财经表示,在2021年实施的几组中央企业并购重组案例中,专业化整合的特征更为突出一些。在重组方式上,既有强强联合的战略重组,也有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整合,以及同类业务的专业化拆分整合。未来国企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还有很大空间,并购重组还将继续深化推进,专业化整合仍是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
日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明确,2022年将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强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告诉第一财经,专业化整合是围绕产业链开展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它的上中下游往往延伸到不同的行业、领域和企业。目前同一条产业链上,仍有不少央企分散地开展业务,同质化竞争,无法形成合力,因此需要专业化整合来解决国有资本分散布局的问题。
彭华岗在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对相关行业、企业的系统性研究,围绕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资源分散的行业和领域,统筹规划重组整合的总体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稳步推进,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走深走实。
除了央企,国资委还要求推动地方国有企业按照业务板块实施整合,消除区域内无序竞争,培育与地方发展定位相契合的支柱产业。
近期,湖南省国资委印发《湖南省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优化布局结构调整,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能源、交通、旅游、医药、环保等领域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云南省省属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调整布局结构,加快打造产业新体系。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布局结构实现新拓展。实施一批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专业化整合,国资产业集聚度和产业链高端布局力度进一步提升。
探索混改差异化管控
国企改革的另一项重点任务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彭华岗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实施混改的项目超过890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3800亿元。中央企业在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开展合资合作的同时,也从加强产业链合作、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出发,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对民营企业的参股投资。目前,中央企业累计对外参股企业超过6000户。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提高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混改企业坚持以混促改,以深度转换经济机制为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中长期激励、全员绩效考核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彭华岗特别强调,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国企改革的全部,也不是国企改革的唯一方式。我们也不能把混改视为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不是一混就灵,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混改。我们国有独资企业、全资企业一样也可以搞好搞活。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表示,混合所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相对控股混改企业的管理,是国企改革中一大难题,也是国企改革中最突出的短板、最明显的弱项。混改要因地施策、因企施策、因业施策,分类发展、分类改革、分类考核、分类监管。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差异化管控和个性化改革已被列为2022年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17日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上透露,要因企因地因业分类改革,抓重点抓关键提高精准性。年内将推进更多国有持股超过50%的上市公司引进积极股东持股5%以上。同时,将国有股权比例低于50%,特别是低于三分之一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重点,推动更多企业探索实施差异化管控。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模式。去年年底,山东国资委对外印发了《关于省属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省属企业结合实际授权放权情况,对相对控股企业需要国有股东决策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作用,相对控股企业非国有股东与国有股东按出资比例享有平等股东权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