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有关“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的话题引发关注。民建中央、民进中央的提案建议加快补齐绿色金融短板,推动碳金融市场提质增效。探索建立市场化碳基金,引领地方政府、社会机构和金融机构多元参与。
民建中央《关于加快补齐绿色金融短板推动碳金融市场提质增效的提案》称,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取得长足进展,但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规模偏小,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统一、金融机构专业能力不足、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建设不强等问题也亟待完善。
保险作为市场经济中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气候风险对于资产的不利影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1年一份《绿色金融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研究报告也介绍,从目前发行情况来看,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已探索发行了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等新品种。但绿色金融产品单一,以信贷、债券为主,且规模较小。
该报告介绍,目前,绿色信贷占贷款余额10%,绿色债券占信用债比例不到2%。其他金融产品,如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融资租赁、绿色指数产品等多元化的产品类别尚不普及,还未推出诸如绿债期权、绿色股指期权、碳期货、碳期权等对冲金融风险的品种,绿色金融、碳金融衍生产品仍需进一步创新。此外,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学缺失,评估能力受限。气候风险成本尚未传导至金融端,金融机构低碳投资和风险防范的积极性有限。
民建中央的上述提案建议,加快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制定绿色金融法律法规、行业通用的绿色项目目录,建立绿色信贷行业、项目及产品的认证标准,统一绿色项目认定模式和口径。设立国家绿色金融机构,协调解决金融监管部门、行业主管、国际合作中的问题。
提案还建议,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专业能力建设,健全绿色金融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完善碳减排统计制度,制定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完善绿色项目贴息、补贴、担保政策,对绿色信贷进行风险补偿。建立绿色金融业务数据统计、监测、评估和审计系统,支持绿色银行考核、碳减排工具推广。
民进中央《关于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核心保障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提案》也建议,探索建立全国数字碳中和平台,鼓励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探索建立市场化碳基金,引领地方政府、社会机构和金融机构多元参与。
上述报告也建议,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和增信的作用,创新绿色农业险、绿色建筑保险、废旧药品回收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碳保险等创新品种。推动国际合作绿色基金、政府引导绿色基金、碳基金等绿色基金的设立。研究碳期货、碳期权等碳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可行性,适时推出标准化的碳金融衍生品。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