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西安市场发现,大部分中药材品种的价格,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动物类中药材价格普涨,部分药企上调了常用中成药售价。
部分中药材涨价
动物类药材普遍上涨
记者在西安万寿路中药材市场了解到,最近几个月以来,有七八成中药材价格出现上涨,涨价的品种中,包括茯苓、黄芪、川芎、薏仁等,都是市场中销量较大的品种。茯苓的价格已从去年的15元/公斤左右,涨到了十七八元每公斤;薏仁的价格从去年的十二三元,涨到现在的20元/公斤;黄芪,去年的价格大概是150/公斤,如今是180元/公斤。
常见的黄连、金银花、黄芩、陈皮、贡菊花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贡菊花价格在250元/公斤左右,和去年相比上涨了50元;陈皮价格300元/公斤左右,和去年相比上涨了两成。
此外,一些原本价格不菲的药材也有明显的上涨。记者走访了解到,藏红花、燕窝、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多个品种的价格均出现上涨,涨价幅度在10%到50%。现在,藏红花特级品质的,售价达8000元/公斤,和去年相比,每公斤上涨了1000——2000元。
记者走访发现,动物类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牛黄涨了两成,每克售价在200元,纯天然麝香涨价也有两三成,高达三四百元一克。”市场商户陈先生表示,动物类中药材涨价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国家出台规定,加强了动物类中药材的监管力度,从养殖、生产、防疫等方面都更加严格管理,所以价格明显上涨。
天气、疫情等多因素
导致部分中药材供需失衡
记者在市场走访发现,面对中药材涨价,不少商户选择观望等待,这也使得近期市场交易不太活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药材涨价?记者走访市场内的多个商户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因为供需失衡。中药材种植受天气影响较大,部分中药材种植区域降雨较多,影响了中药材的正常生长,出现减产,导致市场供应降低。如牛蒡子、川芎、连翘,去年原产地的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
此外,前几年,中药材价格相对低迷,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相对较少,去年的产量有限,加之库存不足,市场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很多中药材今年涨价,也有部分品种下跌。如五味子,去年价格150元/公斤,今年价格跌到不到100元;白术,去年25元/公斤,今年跌到了15元/公斤左右。“这些大幅跌价的品种,会影响药农种植的积极性,市场供应和产品需求就会失衡。价格涨得过猛了,未来它大概率会掉;价格掉得过凶了,未来它大概率会涨。” 万寿路中药材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影响供应链受阻,也是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的一大因素。
部分常用中成药价格上调
上涨幅度在10%到20%
中药材价格上涨,是否传导到了市民日常购买的中成药?
近日,记者走访怡康、老百姓等多家药店了解到,去年年底以来,几大知名药企的中成药“组团”上调了价格,包含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水、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等常用中成药。
在药店买药的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买的360粒的六味地黄丸,根据不同厂价,售价在34元——36元/瓶,每瓶比去年上涨3—5元;10袋装的胃泰颗粒,从16元/盒,涨到了18元——20元/盒。
记者在几家药企的调价说明上看到,药企都把中成药提价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原料涨价。拿一款藿香正气口服液为例,2021年12月21日,太极集团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上调幅度为12%。至于价格上调原因,太极集团解释称,因主要原料、辅材、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
日前,同仁堂也下发调价通知,将安宫牛黄丸(3克*丸/盒)的销售价,从780元提至860元,涨幅约为10%。对于此次涨价的原因,同仁堂也表示,主要是牛黄和麝香两味中药原材料的上涨。
“中药材上涨的同时,中成药价格调整也就自然而然了。”西影路一家药店负责人表示,在国家推行带量采购的背景下,对药品的价格调整还是有一定的把控,上涨幅度不大,约在一两成左右。
(文章来源:西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