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2009~2020年,我国银行业网点年均增加3908个,年均增长率为1.97%。但如果分阶段来看,自2018年开始,网点数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的绝对数越来越多。

近两年针对银行网点数下降的讨论不绝于耳,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银行网点的裁撤是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笔者认为,网点裁撤问题应该从整体层面看待。银行网点数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相较来看,发达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网点数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这些地方数字技术发展水平也更快,因此,银行网点受到的冲击也更大,这也导致了网点的绝对数量下降各地情况存在相同,甚至在中西部一些偏远地区,银行网点数依然保持增长。

当然,关于银行网点下降的关注主要集中与数字经济发展对于银行转型的影响上。银行虽然主要业务是借贷,但本质上是信息的生产者和处理者,有人也将银行视为半个IT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银行是最有动力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行业之一,在整个转型进程中,银行会按照成本收益的原则去平衡线上线下业务,这也导致了网点被科技替代。

不过,笔者认为,即使在科技冲击下,银行的基本盘还是在线下,各种个性化金融服务依然需要网点柜员,因此,并不是说线上是对线下的完全替代,在一些特殊业务上,线上线下是互补的,线上是渠道的延申,线下则是服务的延申。前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使用手机银行办理基础的转账汇款业务,现金使用频率大幅下降,不少简单业务的办理都会通过线上渠道,各大银行也通过自身平台的构建以及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扩大服务的触及范围。后者,线下网点相比线上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大额低频业务,特别是一些大宗金融业务需要人去对接和沟通,如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线上信贷大多有额度限制,上限不过几十万,而一套房子的按揭就要几百万,而这几百万的贷款涉及的用户咨询,风控调查都很难通过线上去解决。

其实,银行网点的减少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外在表现,这不仅包括网点本身,还包括网点工作的银行职员,从就业来看,转型期间必然伴随着一些岗位的消失,比如柜员、大堂经理等等,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岗位的出现,比如线上运维、线上售后等等。

应该注意到的是,网点绝对数量上虽然有所减少,但并不代表着网点的服务有所减少,服务智能化升级效果明显。相比之前,越来越多网点在服务大厅设置智能设备,过去需要排队在柜台办理的复杂业务,现在能够很快在智能设备上完成,网点节约出的空间和人力能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网点的生态性更强,正如前文所言,线上线下在部分业务上具有互补的特性,客户在线上完成一部分操作后根据指引前往线下办理余下业务,不仅提升了客户的体验,也使得网点走上了生态化发展的道路。

实际上,数字化带给银行网点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不应只看到网点绝对数量的下降。而且,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各大银行都在相应做出改变。有的专注于网点+场景的升级,因地制宜打造场景导向的网点,比如在政府大楼附近的,专注政务,在产业园附近的,专注普惠;有的专注于专业化的打造,结合网点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客户特点等建设专业化的网点,以此专门服务特定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的则专注综合化服务,建立大型的一体式的服务网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