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城市群将实施新一轮发展规划,并以西安都市圈建设为关键牵引,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关资料图)
7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这是国家发改委今年出台的第三个城市群“十四五”实施方案。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印发实施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城市群多层次、常态化协商协调机制。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在2018年1月获批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和渭南,甘肃的天水和平凉,以及山西的运城和临汾等城市,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实施方案》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城市群发展进程加快、动能增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城市群城镇人口占比较201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等。
陕西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西北大学教授白永秀向第一财经表示,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以来,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得很好,但是,城市群内部的次级城市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西安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十分明显。
2021年,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10688.28亿元,占陕西省的35.87%。2021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316.30万人,占陕西省的33.2%,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西安一市已经占陕西全省的3成以上。
白永秀表示,目前,周边地区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都被西安虹吸,这不利于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群的发展,核心还在于发挥西安的辐射引领作用,变西安的虹吸效应为西安与其他城市的双向流动,避免“一城独大”。应以西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加快其他城市的发展。
《实施方案》也在“增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一节提出,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依托自然山水基底建设生态廊道,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控制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同时,培育发展西安都市圈。发挥西安中心城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西安和咸阳相向一体化发展,提升富平—阎良、临渭— 华州、耀州、杨凌—武功—周至、乾县—礼泉等外围组团功能,优化都市圈空间格局。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因地制宜推动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对接联网,促进西安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地区布局。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对《实施方案》的解读称,坚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这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核心要义。要充分发挥西安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激发中小城市发展动能,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城镇体系。
同时,要求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的战略定位,以西安都市圈建设为关键牵引,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以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为突出特色,以健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提升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增强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更好发挥对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
当前,都市圈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群发展的抓手。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等待两年多的西安都市圈正式获批。这是今年第2个,也是继南京、福州、成都和长株潭之后,全国第5个获批都市圈。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要求全面推进《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落实构建“一圈一轴三带”总体格局的要求,依托西安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增强轴带上节点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群空间发展凝聚力。聚焦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高质量建成运输大通道,促进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融合,提高城市群快速通达水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