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极端通勤(超过60分钟)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未来十年,上海交通网络将更便捷。


【资料图】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10月13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已编制完成。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在会上表示,《白皮书》是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推进上海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促进交通领域社会共治的“倡仪书”。

相比以前规划,《白皮书》更加强调落实国家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市民体验,进一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未来十年,上海将以“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为关键词,构筑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

未来十年上海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

《白皮书》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1+3+12”,即1个总体目标、3个战略取向、12个板块的政策导向。

其中,1个总体目标是构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十年,上海要更好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让交通出行更加便利,方式更加丰富,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极端通勤(超过60分钟)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同时,全龄友好性显著提升,交通秩序和安全显著改善。

——未来十年,上海要建成融入国家交通网络主骨架、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与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多种方式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

——未来十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交通服务管家化、交通治理孪生化”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实现出行“一票制”、货运“一单制”、付费“一码通”。“绿色”即“以绿为底”。

——未来十年,上海绿色出行体系要更加健全,中心城绿色交通(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轮渡、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比例不低于75%。货运结构要更加优化,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交通生态环境影响持续好转。

——未来十年,要动态适应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扰动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打造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体系,应急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保障城市交通正常运行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表示,未来,上海将继续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轮渡为特色、出租汽车为补充、共享出行为拓展的多层次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

其中,在轨道交通方面,通过新建轨道交通线路,上海将进一步提高站点覆盖率,使主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的覆盖率超过40%;通过对既有线路增能提效,使轨道交通的高峰拥挤得到有效缓解,把高峰时段车厢满载率控制在90%以内。

在出租汽车方面,作为个性化客运方式,上海将坚持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继续实施总量动态调控。此外,汽车租赁、定制客运等一些互联网+交通出行方式,将为乘客提供灵活多样、规范有序的共享出行服务。

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白皮书》提出了12个板块的政策导向,为未来十年交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包括: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增强双循环链接能力。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域提升全球竞争力。完善市域交通体系,支撑市域发展空间格局优化重塑。构建智慧交通发展体系,创造数字交通服务新体验。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进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等。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在会上表示,以数字化和低碳化为目标,上海将全面打造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体系。

低碳化领域:

——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上海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强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占比超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等新能源占比超过80%;推动公交和环卫等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2025年力争达到1万辆规模。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充换电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2025年建成充电桩76万个,换电站300座,车桩比不高于2:1;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深化政策引领,出台燃料电池汽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氢站专项规划、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一系列政策,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出台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专项政策。

数字化领域:

——上海要全力推动车路协同建设。目前上海市已开放1299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车路协同道路已建成110公里,近期还将新增280公里,并在嘉定安亭、临港产城融合区、浦东金桥等重点区域实现骨干道路车路协同率达100%,全力打造无人公交、无人配送等10个以上“车、路、网、云”协同应用场景。

——上海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发展。力争到2025年塑造3个以上具有上海标识度的品牌,打造10款以上爆款产品,产值达到5000亿元,具有辅助自动驾驶功能(L3)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70%;具有高级自动驾驶技术(L4)在物流运输、环卫、客运等方面实现应用。

——上海将推进交通服务融合化,深化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建设,推动随申码、公交乘车码和地铁乘车码“三码合一”,为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一码畅行”服务,并逐步拓展至商旅文等出行场景,推动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出行生态圈;完善上海市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实现停车服务“一网通行”,目前已接入上海全市4700个停车场和100万个公共车位,计划年底覆盖所有市级三甲医院。

——上海将强化制度保障,出台规范标准,推动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在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试运营;依托浦东立法优势,推动无人驾驶在特定区域逐步实现商业化运营。

引领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交通体系

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未来十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大有可为。在本轮《白皮书》中,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内容单列成章,成体系地阐述发展导向。

如何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域提升全球竞争力?张为表示,未来十年,上海将以协同发展机制为牵引,推进交通设施与服务互联互通。具体包括: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能力、完善水运网络和码头布局、创新区域一体化交通协同发展机制等四方面行动。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在会上表示,引领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交通体系是上海强化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中枢纽能力的发力点之一。

王华杰表示,上海将坚持区域协同、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引领长三角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同时,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畅通区域经济循环。

其中,海港方面,上海将持续推动既有港区功能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建设,打造高效畅达集疏运体系,增强海港的区域联动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巩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

空港方面,上海将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加快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建设,全面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打造世界级航线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

王华杰表示,加快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上海将打造多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沪渝蓉、沪乍杭、沪通、沪苏湖等铁路建设,形成“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通道,更好融入国家铁路网;全力推进上海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加强市域铁路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衔接,推进嘉闵线北延伸、上海示范区线、金山至平湖线等项目建设;推进既有铁路线站资源改造利用,挖掘现有普速铁路富余运力服务市域出行。最终实现近沪地区1小时、上海大都市圈1.5小时、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