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3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4.9万亿元的单月历史新高后,2月信贷延续了多增势头,新增社融同样超出预期。专家认为,整体看,春节过后企业复工复产提速,资金需求持续回暖,带动2月金融数据明显走强。

数据看点: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

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

2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

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

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

新增人民币贷款延续高增长

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此前,多家机构预测2月新增信贷有望达1.5万亿元,而实际数据大幅超出预期,显示信贷需求旺盛。

“随着宏观经济向上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市场主体预期稳定、信心修复,经济内生动能带动实体融资需求稳中有升、持续恢复。”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各主要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与力度,适度靠前发力,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叠加2月相比去年同期工作日更多等有利因素,推动2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及市场预测值。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3亿元。

企业贷款仍为新增贷款主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节后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带动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回升;同时,财政支出前置和项目加快落地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的基建配套贷款,以及政策支持下的制造业贷款、房地产行业融资,仍是当前新增信贷的重要推动力。

与此同时,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双双改善。温彬表示,伴随疫情冲击消退,居民生活半径快速扩大,消费环境、消费秩序逐步改善,加之政策支持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和服务业数据明显反弹,带动居民短贷加快修复。同时,2月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市场情绪提升,有助于居民中长期贷款底部企稳,后续居民按揭贷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月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显示信贷需求边际改善,预示居民消费和楼市销售在回暖,但居民中长期新增信贷仍低于常年水平,反映目前楼市销售处于恢复阶段。”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新增社融超预期

在新增人民币贷款延续高增的同时,新增社融同样大超预期。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

“整体看,人民币贷款、债券融资多增是新增社融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主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从信贷类资金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241亿元。从直接融资看,债券融资改善明显。企业债券净融资3644亿元,同比多34亿元,结束了连续少增的态势;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5416亿元。各地预算报告显示,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超2万亿元。在此带动下,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明显上升。

M2增速继续维持高位。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温彬认为,一方面,2月信贷继续超预期放量,存款派生能力仍强;另一方面,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滚动操作以保障流动性充裕,继续为M2增速提供支撑。

周茂华表示,M2增速维持高位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去年基数相对偏低;二是2月国内活动持续回暖,市场主体借贷活动扩张带动银行货币创造;三是金融机构加大债券投资力度与积极财政靠前发力。“整体看,M2同比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目前国内货币环境保持合理适度,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他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