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在复杂形势下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49.9%。
(资料图片)
行业发展也在面临新的挑战,如促消费、新能源汽车补能、智能驾驶规范建立等。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分享了他对行业发展的观点,他认为,除消费外,二手车、报废机动车等环节也可有效促进消费;补能体系的建立或可选择“充换一体”;自动驾驶需要法规更多支持等。
促消费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可聚焦二手车流通、机动车回收环节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在新形势下我国汽车消费能力长短期内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应对新形势,我国汽车消费又要如何促进?
冯兴亚: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汽车市场将重焕活力。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同比增长3%。疫情防控的放开带来了消费信心及收入水平的恢复,将有力促进大宗消费品包括汽车消费的回升。同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是确保汽车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的基础。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2022年市场渗透率达到25.6%,已经进入消费驱动的阶段。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形势复苏,补贴和优惠政策的明确,以及成本的下降,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要促进汽车消费,要从各个环节入手,打通消费链条。比如,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二手车流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的循环消费拉动不足,市场潜力有待激发。建议可以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加快推动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汽车循环流通。
新京报贝壳财经:新能源汽车补能一直是行业痛点,对于补能技术的发展,你有何建议?
冯兴亚:补能的便利性是目前新能源品牌竞争的重要支撑,广汽集团提出“二的六次方能源行动”计划,以快充和快换技术为支撑,加速充换电服务设施等能源生态布局,打造充换电服务网络,提高用户补能便利性,消除里程焦虑,提升用户体验。
从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充换一体方案利用有限的电力,既可以优化投资经济性,也可以利用充换电的互补性,服务更多的用户。具体来说,在充电需求高峰时段,利用需求高峰以外的时间给换电站电池“见缝插针”地充电。通过开发充换一体的专用功率分配单元,实现电力资源在充电和换电之间更加灵活地分配,总体实现同等电力资源,提供更多的补能服务。
建议鼓励补能领域的节能高效等新技术与新模式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充换电站建设的电力与土地供应审批方面优先推广充换一体模式试点应用,逐步推广。
建议政策统筹自动驾驶路测、适当开放数据收集权限
新京报贝壳财经:智能汽车的竞争不断加剧,你认为自动驾驶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挑战,有何建议?
冯兴亚:智能驾驶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可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消除拥堵、提升社会效率,并拉动汽车、电子、通信、服务、社会管理等协同发展。相较于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产业关联上下游产业链更丰富、所带来的宏观效应更显著。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迭代及产业发展,自动驾驶的竞争已进入商业化应用的下半场。2022年11月,工信部联合公安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计划就智能驾驶汽车产品的准入和上路工作开展试点,意味着智能驾驶汽车量产上路提上日程、商业化应用指日可待。
而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运用需要足够的数据积累和场景训练。现阶段,智能驾驶汽车数据采集存在障碍,算法升级迭代受阻,一是图商现有数据采集规则与智能驾驶数据采集要求不匹配,图商不具备智能驾驶专业技术、难以理解汽车企业收集数据的需求,二是通过图商进行数据收集及处理效率较低,三是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规模小(仅19家),无法适应大规模(超千家)智能驾驶相关主体(如车企、系统供应商等)对数据采集的需求。
其次是道路测试场景不足,智驾能力提升受限。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道路场景的测试运用政策鲜有明确,国内仅少数地区正式开放高阶智驾高速场景测试,影响后期产品应用可靠性验证及准入试点。
我建议,一是国家对智能驾驶汽车需要收集的场景及地理数据的权限进行适度放开,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普通场景数据允许车企在合规范围内自行收集,国家可以加强相应监管。二是统筹各地尽快放开高速路、快速路测试场景,支持试点城市先行先试,并匹配智能驾驶道路测试需要,完善道路测试过程中管理配套要素的建设。
而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方面,缺乏具体法律法规的支持与规范,且我国各地方出台的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试点规定各自为政,使得自动驾驶汽车难以商业化落地实施。
因此,我建议将自动驾驶汽车立法纳入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并尽快成立专项立法工作组,探索制定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专项法律。在法律层面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营的特殊规则,优先完善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情形下的各类主体责任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ChatGPT的出现触达到很多行业,你如何看待此类系统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对于此类技术发展又有何建议?
冯兴亚:汽车是各类先进黑科技搭载的最好平台之一。在广汽集团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的ADiGO SPACE中,也搭载了与ChatGPT相似的自然语言生成技术。
它们使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采用了与现在火爆的ChatGPT相同的GPT模型,基于训练成本及稳定性等多方面考虑,广汽采用的是更适合于商业场景的第二代GPT模型:GPT-2模型。
未来,如果把ChatGPT相关技术能力应用到ADiGO SPACE,我们可围绕现有产品实现技术升级,如将智能语音助手中自然语言生成(NLG)进行应用,实现通过AI能力快速创作文本内容,从而提升智能语音产品经理的对话设计效率,并且给用户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对话问答体验。同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需关注产品合规与伦理道德的问题,以防产品进入失控状态。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