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广东全省城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介绍,2022年上半年广东全省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5.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8%(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新低。

海域水质保护方面,2021年广东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90.2%,达到国家下达广东省85.2%的年度目标。2022年春季,广东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8%,在全国排名第五。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测处处长林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拓展新兴领域监测,在深圳、湛江、韶关等大中型城市试点开展典型城市温室气体监测以及典型海岸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为全国碳汇监测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每年安排1.5亿元打造15个美丽海湾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3倍,海岸带、近海海域和深远海海域水质保护也成为全省生态保护关键要点。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副处长郑淑颖表示,“十三五”以来,广东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以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陆源污染控制力度,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监管,有效削减污染物入海量,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

2021年,广东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90.2%,达到国家下达广东省的85.2%的年度目标。2022年春季,广东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8%,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但比“十三五”春季平均水平提高7.4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五。其中,珠江口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71.8%,比“十三五”春季平均水平提高7.3个百分点。

郑淑颖表示,下一步广东将开展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推动全省珠江流域协同削减总氮排放量,将珠江口攻坚范围从国家要求的珠江口6市拓展到珠江流域13个地级以上市。同时,逐级明确珠江口八大口门和珠江流域各主要河流断面总氮控制目标,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实施总氮削减。

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实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广东还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以污染治理、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为重点内容,带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郑淑颖表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支持各市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每年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1.5亿元带动各市开展美丽海湾建设,目前已先后支持潮州、汕头、茂名、湛江等市实施美丽海湾建设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以海湾资源禀赋、自然特色和开发现状为基础,一湾一策继续指导各市分类打造‘各美其美’的美丽海湾。”郑淑颖说。

其中,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明确,将对惠州市考洲洋,江门市镇海湾等分布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或特别保护生物资源的海湾,重点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重点生态空间管控,打造生态型美丽海湾。

对汕头市内海湾、东莞市交椅湾、珠海市情侣路、湛江市金沙湾等邻近城区、可为居民提供亲海空间的海湾,重点加强陆海污染治理,优化生态景观廊道和建设亲海观景平台,打造都市型美丽海湾。

对潮州市大埕湾、揭阳市资深港、汕尾市遮浪湾、珠海市东澳湾、阳江市珍珠湾、大角湾-北洛湾、湛江市博茂湾等自然禀赋优良、风光优美的海湾,加大对滨海生态旅游资源与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完善滨海旅游和环保设施,打造旅游型美丽海湾。

试点海岸带生态系统碳汇监测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为精准、长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目前广东全省已布设海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68个,海洋沉积物监测点位135个,开展海水环境质量、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重点海水浴场、海漂海滩垃圾和海洋微塑料等领域监测活动。

“目前,广东已基本建成涵盖大气、水、土壤、海洋、噪声、生态、污染源等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基础网络。”林文表示,在传统监测网络基础上,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拓展新兴领域监测,提升创新水平。

其中包括,在深圳、湛江、韶关等市试点开展典型城市温室气体监测、典型海岸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研究构建符合广东省流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同时,开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试点,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推进构建和完善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及溯源技术体系。

林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选择深圳、湛江、韶关3市试点主要是考虑在中型、大型等不同规模城市及海岸带、森林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开展碳汇监测。

林文表示,下一步广东还将推进监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继续优化整合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视频监控等感知资源,开发各类智慧应用。

“其中,深圳启用的气象观测梯度塔能够搭载很多监测设备,记录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参数,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林文表示,广东典型城市试点经验将形成总结方案提交生态环境部审核,为全国碳汇监测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