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1994年起开始房改施行政策,房地产市场开始了为期近三十年的蒙眼狂奔进程,虽然其中也经历起起落落,但整体上市场呈现了上升趋势,尤其是房价方面,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亲身经历了从“国家分房”到“买不起房”的历程。
进入新千年后,伴随着房地产市场增长的是让大众难以承受的房价,尤其是中国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催生出了无数的“拆一代、拆二代”,无处安放的拆迁款在2015-2017年冲进房地产市场,再叠加之前的“4万亿”计划,让那几年房价如同坐火箭一般蹿升。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开始对房地产业的轮番调控。然而作为中国经济风险缓冲区的房地产业却也被冠上了“夜壶论”,每当经济处于压力期时,房地产就会被做为刺激市场的有力手段,但伴随而来的却又是房价新一轮上涨。
但房地产业褪去其金融属性的外衣,在政策的缩紧与放松中来回摇摆的房价,其本质上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
2021年,也被认为是调控的大年,全年各地调控政策近700次,可谓前所未有,然而过分收紧的政策如同紧箍咒一般,被锁住的不仅是房地产业和房企,还有普通大众的正常居住需求。
从2021年末就开始了向调控小年的转变。从鼓励银行并购贷,再到普通购房者的房款速度加快,曾经高压下的房地产市场开始松动,随之而来的是各地方政府开始了一些列松绑操作。
就如同上一年层层加码时的“痛快”,政策放松调整时也如“腹泻”一般汹涌。先是以郴州和惠州为代表的“零首付”城市,随后又是郑州的“十九连调”,其中包括了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取消认房又认贷、减免补贴契税等政策。为了救市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但从市场反应来看,此番操作效果有限。郑州土拍多次流拍撤拍,远郊房价也未见上涨。此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非常有代表性,随着城镇化已完成过半,达到64.7%,潜力市场基本已被开发殆尽,即使部分城市仍存在去库存的需求,但饱和的购房市场已无力消化,除去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暂未出现过于宽松的政策外,其他省份城市漫长的自救之路仍旧艰难。
那么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下,曾备受瞩目的法拍房又如何呢?
据瀚海法拍数据研究院统计,2021年,全国法拍房挂牌量达79.34万套,住宅39.87万套,全国重点监测的37城法拍房挂牌量超24万套。作为法拍房重点成交地区,北京法拍房新增房源挂牌量较2020年出现明显涨幅,成交总额突破254亿元,成交面积近百万平米,成交折扣在8折以下。
在市场下行期,购房者对于房价与杠杆愈加敏感,护紧钱袋子变成了当务之急,特别是刚需与改善用户,花少钱办大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存量房市场,优质房源成为了房产中的“硬通货”,这也就是法拍房能一再获得青睐的重要原因。
今年两会上,“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此次的信号非常明确:稳字当头,放松不等于放纵。
当房子回到居住本质,房地产业也将回到正轨,保证国计民生才是其真正的职责所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