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山东发展的龙头。在这其中,海洋是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青岛在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11月16日上午,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青岛专场上,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介绍,近年来,青岛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44个单位参加的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并专门设立了市海洋发展局,发起了经略海洋攻势,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洋产业实力持续壮大。一是着力推动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依托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与山东海洋集团合作建设了同期可养殖100万尾鱼的“深蓝1号”深海网箱,首批三文鱼已收鱼上市。启动建造了全球首艘10万吨级游弋式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可以随季节和水温变化,在适当海域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殖养殖,目前试养的3万尾大黄鱼长势喜人。全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6处,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二是着力推动海洋制造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的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将成为国家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全球最大吨位的新型矿砂船、最大的“海上石油工厂”P70等海洋工程装备已建成交付。大力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成了海洋多(寡)糖工程药物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正在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海水淡化产业规划,建成规模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三是着力推动海洋服务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海洋经济的能力,组建了总规模达110亿元的三支海洋产业基金,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分别成立了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同时,还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青岛国际帆船周、国际海洋节、凤凰岛(金沙滩)艺术节、国际啤酒节等海洋节会,已享誉海内外。

海洋科技优势充分彰显。一是强化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超算升级项目落户,建成了一批海洋领域高端测试系统。积极推动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加快发展,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东方红3”“蓝海101号”“深蓝”号等先进科考船成功入列。二是推动涉海项目的科技攻关。着力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已有11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载人深潜器等国家大型科技设施群项目顺利推进,万米级水下滑翔机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的世界纪录。三是深化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组建了中国(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全力打造中国蓝海科创基地。同时还设立运行了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海洋开放合作不断巩固。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青岛港建成投产了全球领先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在全国首创了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模式,海铁联运箱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一位。二是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以发展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等产业作为重点,落地实施18项海洋领域试点任务。上合示范区海洋合作中心建设快速起势,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是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搭建高水平国际开放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了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国际渔业博览会等重要活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海洋项目124个,总投资达976亿元。

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一是充分发挥陆海统筹作用。积极创新陆海协同治理机制,构建完善了湾长制等各类制度体系。扎实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到了98.8%。二是不断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措施,持续开展渔政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捕捞、跨区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三是严守海洋生态红线。今年,面对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浒苔侵袭,建立了海上浒苔处置机制,精心组织、科学施策,有效遏制了浒苔灾害对近岸海域的影响。

(文章来源:大众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