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上海信托战略合作的“新发展新秩序——2021年度观察家金融峰会”在上海召开。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发表了题为《碳中和经济学》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彭文生主要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碳排放、碳中和目标在落实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以及“绿色溢价”的框架下,科技创新、政策干预能够提供的助力。
能源事件近来备受各方关注,不过这也带来了疑问,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历史悠久,与此同时,碳排放伴随工业的发展在不断攀升,但为何近来大家才开始关注、思考碳排放带来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路径。
彭文生指出,原因在于碳排放具备超时空的外部性,这是典型的经济学问题。外部性指个体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不一致,碳排放能够带来个体盈利,但造成的危害是由社会进行承担。超时空性还包括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碳排放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此外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因此解决碳排放还需要去平衡现代人的利益和未来下一代人的利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为解决外部性,碳价格应运而生。但这其中还面临碳价格定价的复杂性与困难性。首先是碳排放对社会的影响不确定性高;再者各国的利率不一,价格不一也是个问题。
以上种种问题都面临着各方的争议,由此,形势开始变化。彭文生分享指出,全球经济体开始落实明确的目标,从估算危害转为确定减碳目标。因此,明确的目标之下,成本收益分析就变成了成本有效性分析,即怎样以最小的成本达到目标。
彭文生进一步分享指出,目标明确之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出现:绿色溢价。“绿色溢价本质上就是清洁能源成本和化石能源成本的差别。”彭文生指出,当前的经济主体没有足够的动力从化石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原因在于,现在清洁能源的成本高于化石能源,绿色溢价是正的。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绿色溢价以此来促进碳减排?彭文生表示,一是碳价格,即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二是科技进步,利用技术的手段来降低清洁能源的使用成本。
但是,这其中依然面临外部性的问题,技术的研发投入对于个体而言,是短期投入的增加,但是从长远性的角度,有利于社会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彭文生指出,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仅仅依靠个体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干预,其中就包括政府的投入。在这其中还需要社会治理提供助力,彭文生表示,实现碳排放目标,还需要监管措施进行引导。
从以上的角度分析,彭文生指出,绿色溢价的框架比碳价格是更具优势的。首先,绿色溢价涵盖的范围更广,碳价格仅指碳交易市场,而绿色溢价包括公共投入促进技术进步等; 二是绿色溢价更具可操作性,当前的绿色溢价是多少、如何降低,这个角度更加清晰;三是绿色溢价兼顾总量与结构,碳价格是整体划一的,而绿色溢价能够兼顾到行业性的差异等。
彭文生最后总结指出,实现碳减排、碳中和,当前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同时经济学对其的分析也在进步,从过去的聚焦碳价格到现在聚焦国际协作和科技创新。“我相信,从长远角度,依靠科技创新进步,是能够将经济绿色转型和发展新机遇结合起来。”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