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融行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路径和模式,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层面将数字中国建设纳入到“十四五”时期的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建设,其中金融领域是重要的一环。一方面,中国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当前数字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未来的增速和规模还将继续攀升,数字金融深度参与的机遇颇多,也为银行数字化提供了广泛的场景试验和应用生态。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对银行数字化发展做出具体部署。整体而言,银行数字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国内外各大银行机构对此均有比较系统的规划和实践案例。

《银行转型大变局》与其他关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书籍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前瞻性。本书所对照的是银行数字金融的操盘者,也就是不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真正推动者,因而使得本书的诸多案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一是本书采取采访与案例采编相结合的模式,既突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困难和路径选择,同时也给出了比较类型多样的发展建议,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实践;二是本书的对话和案例均与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疫情期间通过数字化实现了“无接触服务”,保障了疫情期间的金融服务不中断,为疫情金融服务恢复和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贡献,而这些具体数字化转型案例真正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和实践检验。

银行数字化在保持金融服务连续性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银行机构正是借助各种配套的数字金融服务机制、工具和远程办公等系统完成了防疫专项贷款、零售金融服务、无接触服务,以及依托银行数字化工具对接线上和线下金融生活需求。在疫情期间,前期银行机构所搭建的各类线上工具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突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特征,将银行数字化的理念、场景和生态融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了全球互联与移动互联时代不可或缺的金融服务要素。本书将银行数字化转型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推向了新的高度,促进金融服务回归本源。

通读全书即可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即银行转型大变局的本质就是数字化,也就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数字金融与数字银行。这其中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金融科技的应用加快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深入到银行流程再造和金融服务各个板块,有零售金融数字化、公司业务数字化和智能投顾等,也有银行机构的智能网点改造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技术迭代;二是银行机构自身的组织数字化变革,包括智慧银行运营、线上金融服务、跨部门数字化等,通过技术应用、理念创新和服务延伸,使得传统的银行金融服务效率大大提升,改变了过去人们对银行的固化形象认知,数字金融真正成为银行转型的驱动力;三是开放银行的布局,银行的金融服务更多借助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慧政务等构建起数字金融的生态圈,打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范畴,发挥银行金融科技和场景布局优势,更好地助力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慧政务建设。

从近几年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来看,一方面,各大银行机构正在或将探索适合自身业务范畴、转型需求的数字化方案,立足于银行机构的定位、目标和布局,使得数字化转型更加具体化、可行性和前沿性,本书的案例提供了比较好的思路;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投入和应用加快,数字化的理念也将进一步内化到银行的业务经营、合规管理和金融服务,进而以数字化的方式直达市场和用户。未来,银行数字化转型也将不再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是向金融服务广度、深度延伸,促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观察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路逐渐从单纯的效率提升、流程改造逐步向数字化的服务生态转变,并深入到数字普惠、财富金融以及民生金融领域,这与国家层面对普惠、民生和共同富裕高度重视和布局密切相关。因此,未来的银行数字化升级应更多地融入到国家战略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也是中国的银行机构数字化的独特价值导向。本书也在最后的章节特别提到了银行大转型的长期策略,对风险防范、金融监管等提出了富有洞见的建议。未来,需要把握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既要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安全的战略部署,又要契合监管要求和治理约束,尤其是对数据治理、网络安全等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治理机制。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内化和演变的过程。不同的银行机构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成本和未来目标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农商行、城商行而言,数字化转型的成本较高,软硬件要素配置要求也比较高,这就需要监管层面的规划指导,以及大型银行机构提供多元化的方案。目前,大型银行设立的科技子公司以及开放银行等是较好的尝试,为中小银行数字化打开了窗口。但是,银行系统的数字化还需要进一步下沉,包括系统各分支行、各业务条线的数字化转型,还包括银行数字化在基层地区的下沉落地,契合国家推动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战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数字化未能触达的地区也是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蓝海。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