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这是顺应当前和下一阶段经济形势做出的非常及时和果断的部署。
明年的经济形势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2年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切换期,经济驱动力量将转换到消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但是新动能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取代旧动能。面对此种形势,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责无旁贷,发挥三重功效:一是发挥逆周期的总量调节效果稳定总需求,二是推动结构性改革稳定市场预期,三是从长期看优化供给结构。
明年积极财政政策侧重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收入端将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支出端的强度和进度都要优于今年。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主基调为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提升效能”反映财政紧平衡态势仍存,要求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从“量”转向“质”。“精准”则是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好发挥结构性调节功能,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和大局稳定。明年财政政策重点工作可能包括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落实“双碳”目标、促进共同富裕、促进科技创新、“六稳”“六保”、化解风险等。“可持续”反映了我国政策不仅考虑当前,而且考虑未来,不透支未来财政空间,有历史的责任感。
二是明年将更加精准地推出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明年市场主体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有必要出台新的减税政策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要体现出结构性和精准有效性,尤其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当然,减税要兼顾长远的财政可持续性和税制合理性,以达到激发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绿色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三是明年的支出强度是相对较硬性目标,调动地方积极性让支出节奏前移,适度超前基建形成有效投资。从“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到今年会议要求的“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最大的变化就是“保持”到“保证”,去掉“适度”,说明支出强度是硬目标,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主要是基于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压力较大,政策要提前出手。超前基建的主要意图在于稳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补短板、优化供给结构的作用,超前基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不能投向过剩领域,而应该向新基建以及智慧城市、地下管廊等领域,以提高应对突发的极端自然灾害和大城市管理能力。
四是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当前财政难题仍是收支矛盾突出,基层政府的“三保”困难。直达机制就是推动财力下沉的最直接体现,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也是题中之意。
五是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财政对冲经济和社会风险的代价是财政自身风险会扩大。因此,即使在经济下行加大、房地产和金融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仍要坚守财政纪律。为了稳定宏观大局,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将是相当长时期的常态,也体现出党政部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