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设“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证券行业文化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制度基础,是推进券商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建设和宏观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通过差异化打法实现突围,一直是中小券商孜孜探索的命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因身处盆地而局限,勇于开拓拼出一片天地,同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四川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四川成立的华西证券同样具有“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气度,以及进取、创新的精神。

经过多年发展,华西证券已经成为证券业内不容忽视的“川军”力量,其中零售财富管理业务与投资业务在业内排名靠前。今年,华西证券还获批基金投顾和公募基金两大牌照,财富管理业务2.0版本的转型升级有望加速。

在华西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剑雄看来,“华西证券过去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拥有超强的服务意识,公司上下都有一种做大做强的精气神。”

“敢为天下先”融于血脉

生于斯,长于斯。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四川文化的“精气神”已深深刻在华西证券的骨子里。

四川自古以来有着“敢为天下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实干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从历史来看,在宋代,为解决金属货币流通缺点,四川诞生世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对金融发展、商业繁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里的人们也常常表现出勇于牺牲奉献、敢于担当作为的精神,回顾抗日时期,川军撑起半边天,用大无畏精神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再看20世纪60-70年代“三线建设”,四川建设者们战天斗地、为国奉献。

精神传承融于血脉。在四川诞生的华西证券,既有狠劲,也有韧劲;既服务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将业务范围推向更为全面和广泛的资本市场,在证券业中力争上游。公司以“专业、敬业、高效、担当”作为企业精神;同时不失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创新理念。

据了解,华西证券确立了“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四川根据地战略,目标成为全国一流证券金融服务商。就在今年,公司大举开拓,拿下基金投顾和公募基金两块重要牌照,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同时,为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财富管理中心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决定华西证券另一精神内核的基因来自股东背景。公开资料显示,华西证券的大股东为泸州老窖,合计持股占比超过28%;华能集团旗下的华能资本为第二大股东,占比11.34%。

国资股东对券商而言意味着雄厚的资本实力,能给券商带来有力支持;同时,国资的风格为华西证券打上“稳健”底色,决定了内控与经营两手抓,实现可持续发展。华西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在泸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大股东的长期支持下,华西证券走“国有背景下的市场化运作道路”,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崇尚专业,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要想在证券业内实现跨越式上升,核心驱动力是专业精神。证券公司必须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离不开专业人才。华西证券近年来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一批背景多元且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专业人才。

以研究所为例,2018年华西证券研究所仅6名分析师,随着华西证券把“筹建强竞争力的研究所”提上日程后,公司开始招兵买马。2019年原太平洋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院院长魏涛入职担任华西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如今华西证券分析师人数已经多达92人。

专业团队的努力让华西研究所迅速在业内声名鹊起。数据显示,2020年华西证券的佣金收入总额已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956.88%,在佣金收入超亿元的券商中,增速排名第一。华西证券研究所从“弱小”到“壮大”,从“无声”到“有声”。

华西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一直坚持唯德唯才、有为有位的人才理念,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提供广阔平台,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形成百舸争流、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市场化招聘人才只是“崇尚专业”的体现之一。事实上,专业精神还要锻造业务核心竞争力,同时能够看清边界,有可为和有可不为。

以华西证券的债券投资业务为例,公司在开拓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在传统股票中介业务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前瞻性确立大固收发展方向,不断扩大自营业务规模,自营收入贡献占比明显提升。数据显示,自2005年成立固收自营投资业务以来,华西证券实现连续15年盈利。2011年至2019年,自营业务实现年均复合收益率11.39%,表现突出且稳定。

但在过程中华西证券也面临过困难。首先,近年来信用市场违约事件增加,这要求券商需提高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定价能力。其次,金融监管政策不断深入发展,行业环境变化较快,对券商及时调整各项策略和规划带来较大挑战。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华西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大力发展债券业务的投研能力,提高信用风险分析能力,严格贯彻落实金融监管要求。公司加大固收业务转型力度,从主要依靠信用债投资拓展为信用债和利率衍生品策略投资的多资产业务体系,建立成熟的利率衍生品策略研究与交易系统。

同时,为适应行业变化,华西证券于2016年组建信用分析团队,逐步形成涵盖行业和城投信用风险分析的信用分析体系,通过持续跟踪监管环境、行业动态,为公司信用债投资提供科学、系统的信用风险规避、信用定价服务。

崇尚专业精神,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是华西证券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树立起真正的、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目前,华西证券在信用风险防范和业务稳健发展方面表现优异,债券投资能力一直保持领先。

革新求变,创新是发展驱动力

“苦练内功、加强学习”只是华西证券“进取心”的其中一面。公司鼓励创新,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

以衍生品业务为例,从国际成熟市场经验来看,伴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规模和存量规模将远远大于基础资产本身。各券商从中长期战略发展上,普遍认识到需要加强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综合布局。

华西证券在2018年底对衍生金融部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对衍生金融部定位为“一中心、一平台”,即量化及衍生品投资中心、量化及衍生品业务综合创新平台。一方面,通过量化及衍生品的投资交易,获取非方向性绝对收益,扩展公司基础资产池;另一方面,探索布局各类创新业务,为客户提供金融衍生产品及服务。

其中,在综合创新服务方面,华西证券2018年底取得场外期权二级交易商资格,通过近三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场外期权、收益互换、收益凭证等三大类业务的产品线,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保本浮动收益凭证、香草期权、雪球期权、指数增强结构、融券互换等各类定制化的金融工具。

2018年以来,华西证券衍生金融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轨迹,从最初占营收不到1%发展到2020年底占营收超过5%,成为了新的增长亮点。在华西证券看来,发展衍生品业务,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对市场波动方向的依赖程度,逐步摆脱传统券商“靠天吃饭”的困境,完成业务发展“质”的飞跃。

在服务本土中小微企业中,华西证券也探索出新模式。公司聚焦四川、成渝、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及客户需求,在零售财富管理、投资业务、投行业务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口碑,联合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探索“投贷联动”创新性金融产品,填补四川省内股权融资不够活跃的短板。

据了解,“投贷联动”产品由政府与金融机构结合,优势互补,改变金融服务割裂的状况,高度契合“高成长、轻资产、难估值”等特征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这种综合化手段创新投融资模式、发展机构服务体系等方式在四川投融资体系中起到独特作用,开创了新的局面。

“川军”突围战已然打响

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并未限制川人“走出去”的愿望,他们从未停止过对蜀道的开辟,前赴后继到更广大的天地闯荡。也正由于义无反顾拼搏的豪迈性格,在各类竞争中川人表现不落下风。

在抓好合规内控的背景下,华西证券在业务上通过持续开拓已取得显著成绩,进入证监会公布的首批证券公司“白名单”。

部分业务已在证券业内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口碑。比如零售财富管理业务,截至2020年末,行业份额占比达到1.28%。又如投资业务行业份额占比持续稳步提升,由2015年的0.26%上升到2020年的0.92%,近5年的年平均增幅超过30%,利润率达64%,在公司各业务条线中排名第一。

据了解,华西证券找准自身定位,塑造华西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自身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对市场、客户和区域进行细分,并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公司的零售财富管理、投资业务、投行业务等方面形成了相辅相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华西证券将从零售财富管理、投资业务、投行业务等方面走出差异化路线,以“川军”姿态实现“突围战”。

目前华西证券零售财富管理打造出一个集约、精干、高效的总部业务机构,强化总部作为业务发展“大脑”和“中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打通纵向管理“通道”。不断优结构、挖潜能,倾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财富管理体系及精细化的客户运营模式,着力向财富管理转型并已迈过了第一个10年。

在投资业务方面,华西证券聚焦发展“大固收+”业务,加快FICC转型布局,着力实施“华西固收飞跃计划”,打造FICC智能投研平台,促进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全面向FICC投资交易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另外,在权益投资领域,不断加快布局衍生品业务,获取相关做市业务资格,积极与量化私募合作,借助场外期权、收益权互换、股指期货、ETF期权等工具,进一步做大业务规模。

在投行业务方面,华西投行目前尚处行业第二梯队,计划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精品投行发展之道。首先聚焦川渝根据地,把四川尤其是成都作为业务发展的根据地,搭建全方位的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努力做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贴身“管家”,力争做到区域市场占有率领先。其次,从“以项目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聚焦深耕重点行业,打造产业链优势。据悉华西投行在传媒、医药、消费、军工等行业已经有了客户积累和品牌效应。另外,依托领先的市场品牌优势,为企业提供“战略顾问型”金融服务。

华西证券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在上述优势行业中,把投行与研究、投资等业务结合起来。一方面,增强对行业的理解和客户的拓展;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投资收入占比,改变依赖传统中介业务收入的现状。”(CIS)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