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在由国融证券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26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国融证券董事长侯守法进行致辞,并就资本市场热点话题发表相关观点。

对于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展望,侯守法指出:“2022年将是中国经济稳增长叠加长期高质量发展之年,经济发展虽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对于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把握和操作上中央政府已经更为成熟。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财政及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拐点,我们判断,2022年总体宏观政策将比2021年宽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经过低迷的2021年后将有望抬头,特别是绿色经济和高端制造相关的基础投资驱动下,叠加出口和消费双引擎的带动,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适速增长。”

他表示,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正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全面注册制改革下中国资本市场,一场具备充足增量精神的时代变局正在发生,市场新生态正在逐步浮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功,以及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实现合并后,全市场实现注册制已势在必行。无论从政策支持以及目前的市场运行情况来看,资本市场行业属性将逐渐“科技化”,科技与创新将成为IPO主流行业。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将加大对资本规范引导力度,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给资本设置“红绿灯”。

伴随资本市场系列改革逐步落地,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日渐提升。尤其是伴随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入,资本市场投资端的发展脉络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对此,侯守法表示,整体而言,中国资本市场与海外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最大的区别便是“牛短熊长”。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市场散户占比较大,二是众多长期投资价值相对较低的公司充斥市场。“我认为,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散户化’这一特征正在逐渐被扭转。一方面,近两年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数量开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非专业个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难度加大,大量散户正在被市场‘倒逼’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参与资本市场。这必将推动着资本市场走向更为理性的价值投资新阶段。另外,伴随退市新规落地,更多不具备长期成长能力与投资价值的企业将被退市。资本市场在资产端将会实现更好的‘新陈代谢’,留下更多具备投资价值的高增长型企业。从而实现出清资本市场目前投资端‘炒小、炒差、炒新、炒壳’等短期投机行为特征。”

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是本次论坛上探讨的焦点话题,对此,侯守法也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表示,面向“双循环”新发展战略,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举措相继落地,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正趋于成型,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资本市场将迎来增量价值重塑。

对于企业家而言,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在IPO大门打开后,人才的资本化、价值化才是重中之重。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市场能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企业积累形成长期资本价值,进而为企业吸引和留住真正优秀的人才提供长期的股权价值。

对于资本市场本身而言,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除了资金端更为机构化以外,一二级市场的价值打通,也会倒逼机构投资者形成更为长期的价值投资逻辑。同时对机构投资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产业研究的有多深、产业内资源有多广,能为投资资产带来哪些增量价值赋能等。

对于中介机构而言,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时代下的商业机会大增,但对其商业模式将产生颠覆式的影响,券商投行的项目定价以及承销能力将逐步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券商投行有强大的行业研究团队及机构投资者资源做支持。而这背后的本质,是需要投行等中介机构回归到为企业长期价值成长服务的初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