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中国出版社副社长陈秋霖表示,对于老龄化概念,过去因固有思维谈得比较多的是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但在党的十九大以后,相关的讨论更加强调积极应对老龄化。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长寿时代》一书中则写到:“长寿时代必定是健康时代和财富时代,也必将催生长寿经济。”

积极应对老龄化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攀升。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7%,或者60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因此,中国目前已经属于老年型人口国家。

《2021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中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存在一定的惯性,人口结构的改善需要时间,在未来15~20年的时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原来提老龄化概念一般会提到老龄化问题,但党的十九大以后,更加强调积极应对老龄化。其中重要的转变在于,原来看待老龄化,更多看到的可能是以传统社会、老龄化程度不那么严重的情况推演的结果,社会以一种固有的思维去思考老龄化时代,觉得这是个问题,因为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面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存在固有思维所带来的恐惧。”陈秋霖表示。

在积极应对老龄化方面,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其中提到,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2021年,多个相关举措和政策推出。2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三部门发布《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纲要草案》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

养老需求激发“银发经济”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银发经济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2020年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根据预测,到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5.9万亿元。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董克用认为:“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活力老人的数量在增加,他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如何满足这些活力老人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老龄化社会之后老年人可能不再是负担,而可能成为促进社会活力、经济活力的源泉。”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量为例,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机构3.8万个,同比增长10.4%,比2015年底增长37.2%;各类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有823.8万张,同比增长7.3%,比2015年底增长22.5%。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有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为22万个,床位790多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和数量均突破50%。

“2021年,‘银发经济’的浪潮扑面而来,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老年行业创新突围的关键变量是新一代老年群体,他们乐于拥抱变化、思想开放、愿意进行悦己消费。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老年群体出现,行业正释放出以下趋势:中老年互联网使用行为在不断迭代升级走向圈层化,富裕开放的中老年群体推动‘银发经济’消费升级,适老化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大量进行老年金融产品创新。”北京银发壹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段明杰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

但同时,目前很多产品不适合老人的真实需求。陈秋霖认为,现在我们刚刚进入老龄社会,在保持生产活力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去生产老年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因为年轻人在生产以及策划创意,可是老年人在使用,但是年轻人没有老过,他们可能不知道老人到底想要什么,而且可能也没有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因为大家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研究年轻一代、研究下一代上,而不是研究老年人。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创新的产品并不是很适合老年人真实的需求。我们要提供更多老年人体验感好的产品才能真正激活“银发经济”。

高品质养老探索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报告2021》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战略目标是实现积极老龄化、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阶段表现为追求高质量发展;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继续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97%的老年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

据了解,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幸福晚年养老计划”,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养老方式。将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新城普惠养老、京郊小镇养老和环京田园养老四种模式,实现从补贴、医保、优待支持到服务标准规范的“四个打通”,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相较于高端养老模式,更聚焦中低收入人群的高品质养老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董事局主席欧宗荣曾在《关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表示,一方面,要全面建立开放、公平的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放宽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广泛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举措,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上,保险企业也做出尝试和探索,推出高品质养老社区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差异化养老需求。2021年11月27日,泰康之家·鹏园体验馆投入试运营。据悉,泰康之家·鹏园是继泰康之家·粤园后,泰康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第二家养老社区,地上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可提供约1300个养老服务单元和约100张康复床位,预计2023年首期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高品质的养老生活需要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做支撑。泰康之家·鹏园将通过“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和“1+N”多学科照护模式,搭建起的“急救-慢病管理-康复”三重防线,覆盖体检、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和康复全链条。同时,围绕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泰康之家还配备了相关的服务体系,让泰康居民在社区搭建的“银发智慧”空间和平台上,能够并愿意持续生产、持续创新,享受高品质文化养老服务。截至目前,泰康之家在全国已开业运营社区中共开设了约230门课程,拥有居民俱乐部约170个,在乐泰学院担任教师的长辈人数超过230人。

此外,中国太保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显示,中国太保在2018年发布了首轮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高品质养老社区与专业化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产业发展路径。目前,中国太保已落地成都、大理、杭州、厦门、南京、上海东滩、上海普陀、武汉等8个养老社区项目,建立起颐养、康养、乐养“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构建“从55岁至99岁+”的全龄覆盖养老照护服务能力。累计已开工63.68万平方米,在建4894套养老公寓、7966张床位,总投资储备床位数1.1万张。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