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事关中国人的饭碗,事关国家粮食安全。2021年9月23日,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它的设立,就是“希望中国的田野里种上更多河南的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里有更多河南的粮食”。
科技创新链条上,科学家无疑是其中的最关键一环,而企业家也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角色。这,或许是神农种业实验室有众多单位参建的原因之一。
神农种业实验室将如何建设,河南种业企业需要做什么,又能做什么?此次,大河报·大河财立方邀请了种业科学家和种业企业来了一场“云对话”,说说种子和粮食的那些事儿。
“另起炉灶”是为“打好种业翻身仗”
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神农种业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在国家粮食主产区河南,种业领域已经聚集了一批科研院所、选育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种,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基础。“另起炉灶”设立神农种业实验室是为何?
在接受采访时,张新友表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有两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体制机制制约了种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国内种业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这些单位研究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科研创新效率不高。而多数种业企业缺乏创新资源,主要依靠转让品种经营权来开展经营活动,这是典型的创新资源配置与创新主体错位。
第二,我国育种技术,特别是在转基因、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方面拥有的原创性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还比较少,制约了行业竞争力。
据介绍,神农种业实验室将主要致力于解决种业重大科学问题。诸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品种”,具体指什么?种业龙头将如何进行孵化?
张新友介绍,“关键核心技术”涉及农业生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分子标记发掘、基因编辑技术等。以抗病性状的分子标记为例,过去判断一个品种是否抗病,主要靠感官评价。而通过分析品种的DNA数据,不论是否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都可以准确判断它具不具备抗病的特性,这就是分子标记的魅力所在。
而一旦重要的育种理论与技术问题取得了突破,品种的选育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过去,选育一个优良品种可能需要十多年甚至更久,未来可能5~7年就能出一个非常好的品种。
至于龙头企业的孵化,将来,实验室会选择有好的产业化运作体制机制、好的市场网络、好的管理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来完成成果转化,解决产业化的问题。
河南种业企业应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赵秀珍■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滑丰种业)是一家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拥有科研育种机构,成立了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等,形成了南育北繁格局。赵秀珍也曾多次就种业领域建言献策。
“这些年,我们在自主研发的同时还积极与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攀亲联姻,借智发展。”赵秀珍说,目前已培育出通过不同省份审(认)定的小麦、玉米新品种40多个,另外还有40多个小麦、玉米新品种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试验。
她认为,在神农种业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身处基层的种业企业更接地气,能实现与实验室的优势互补。
对于神农种业实验室的建设,赵秀珍充满期待。“过去培育新品种太难了,一个专家甚至一辈子也可能培育不出来一个。”但是如果能在生物育种等技术上实现突破,就能更快推进品种的培育步伐,更早转化为生产力。
“像基因育种,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而这(指资金实力)也是种业企业的普遍短板之一。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需要最大化发挥各种力量的优势,通力协作。”此外,赵秀珍建议,河南种业企业亦需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继续冲击河南种业上市第一股,提升科研后劲
侯传伟■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乐种业)是神农种业实验室孵化种业龙头企业。
2020年6月,秋乐种业启动科创板IPO申请,成为河南首家冲击科创板的种业企业。不过,因为时间问题,最终暂别科创板。
“我们还要继续往前冲,尽快实现河南种业企业上市零的突破。”侯传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秋乐种业科研投入占营收在5%~6%,上市以后有望进一步提高。
招股书显示,秋乐种业彼时拟募资4.08亿元,计划投向生物育种研发能力提升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为何要发力生物育种?侯传伟说,过去河南在传统育种领域领先于全国,这得益于河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如果没有实现生物育种等新技术的突破,生产安全、粮食安全就很难保障,河南种业企业势必就不会有大的发展。
“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将有效的种子基因进行重组,就可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新品种或新的品种特性。”侯传伟说,河南省作出设立神农种业实验室的决定,很及时。
在他看来,科研有它自身的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有了好的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各方面的重视,人才、资金在平台上快速集聚,再加一把劲,可能很快就能成功。
秋乐种业是神农种业实验室的参建单位之一。对于如何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侯传伟说:“未来我们将会参与实验室下游的试验示范、测试、筛选等阶段的工作。”
河南种业企业要走向世界需要更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李宪挺■河南金沃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位于开封市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金沃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沃野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花生种业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当李宪挺在2005年注册成立这家公司时,他所看到的是多数农民仍在使用自留种,而自留种在产量、质量上和新推广种植的优良种子相比相差甚远。
从无所不卖的农资批发商,到2010年开始聚焦小麦、花生种子,再到2014年着手组建农科所,走上自研的道路,金沃野公司的商业版图也逐渐覆盖至全国18个省份,2020年时种子种植面积达150万亩。
“单就花生种子来讲,我们的规模位居河南第一,在全国也比较靠前。”谈及自研的动因,李宪挺说,国家倡议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企业,组建农科所补齐了“育”这一缺项。
一个最新的动作是,2021年12月22日,金沃野公司与河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攻关“优质、抗病、宜机收花生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发展”,实现“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上市,已经是李宪挺谋划中的事情,他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壮大企业规模。
谈及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问题,李宪挺说,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但都要在各自领域实现突破。对于种业企业而言,要走出去、走向世界,需要更具社会责任感、更具战略眼光的种业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