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峰会于15-16日举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文才在会上表示,“数字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技术将成为新一轮科技博弈的焦点,数字经济本身将成为全球产业布局和经济复苏的重点。”
2022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势头,但仍面临疫情反复、政策分化、风险外溢、供应链修复迟缓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给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张文才表示,整体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呈现六大趋势。
一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分化、速度放缓。2021年以来,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以及主要经济体继续实施刺激政策,消费和投资得以提振,货物贸易率先恢复至较为正常的水平。近期随着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全球疫情出现反弹,迫使多国升级防疫措施, 也使市场信心遭受打击,增加了复苏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疫情反复对供给和需求都会造成冲击,加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粮食供给面临新挑战、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等问题,都可能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增加贫困人口数量,放大低收入国家的债务风险,使各国复苏进程分化愈加明显,这些都将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速度。
二是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造成风险外溢。疫情期间,欧美国家超常规刺激政策推动了经济快速修复, 减少了疫情对企业和居民的冲击、降低了失业率,但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大规模QE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引发价格上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推升工资水平,迫使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如对美联储紧缩政策及潜在的经济动荡应对不足,将使这些国家面临资本外流、债务负担加重等多重冲击,将有可能引发全球金融资产的重新定价, 进而增加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
三是供应链瓶颈短期内难以彻底消除。2021年全球经历供应链受阻之痛,主要表现为能源供应不足、航运不畅和运费暴涨。供应链瓶颈成因复杂,既有疫情爆发制约原材料出口和交通运输服务供给等短期因素,又有能源转型和地缘政治影响大宗商品供给等长期问题;既有造船业产能萎缩、海运运力遭遇瓶颈等周期性问题,也有港口基建落后、管理制度僵化等制度性问题,加之一些经济体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脱钩举措,都加剧了全球供需失衡。若疫情冲击减弱,全球供应链有望逐渐修复,但部分长期问题难以消除,供应链瓶颈问题仍将持续。
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复苏注入新动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贸易增长乏力,全球价值链扩张放缓。受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阻。在这一背景下,各种双边、区域、次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新趋势,这不仅提振了加强多边合作的信心,也会推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疫后经济强劲复苏。近期 RCEP 正式生效,全世界人口最多、贸易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扬帆起航”,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领航塔。
五是数字经济在复苏中发挥独特作用。疫情期间, 数字经济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领域迅速补位,在全球范围都呈现“逆势上扬”的趋势。数字经济极大缩短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物理距离,成为贸易恢复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必将重构经济新模式。可以预见,数字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技术将成为新一轮科技博弈的焦点,数字经济本身将成为全球产业布局和经济复苏的重点。
六是绿色转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极端天气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绿色发展也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去年11月,近 200 个国家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公约》。随着全球范围内“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带来能源、产业、治理理念的“绿色革命”,形成新的增长点。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清洁能源、污染治理、可持续农业等绿色行业可在 2030年前为全球创造 2400万个就业岗位,超过 2022年因疫情导致的 2300万个“就业缺口”。
“总体而言,考虑到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和 2021年经济总量高基数影响,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联合国、世界银行、IMF、经合组织都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张文才表示。
张文才认为,为有效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实现全面复苏,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建立包括科技支撑能力、危机预警能力、全球协调能力在内的应对公共卫生危机长效机制。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努力减少政策负面溢出效应。要坚持全球化方向,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修复产业链、供应链,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新格局。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 扩大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生态农业等领域的资金投入。
张文才表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业肩负着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时代重任,需要将更多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市场信心,推进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以及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