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0万亿元后,2021年GDP达到114万亿元,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经济总量屡创新高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期,加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推出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同时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于此,亟须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坚持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形成稳增长合力。

首先,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

预期变化影响甚至决定经济走势。在国际大环境、宏观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要构建新的确定性,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推出稳定预期的政策,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推出更多有利于提振有效需求、加强供给保障、稳定市场预期的实招硬招,最终达到稳定经济大盘的目的。

完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要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健全涵盖关键领域、重点突出、相互衔接、导向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

在稳定的政策总框架下,采用灵活、渐进的方式,注重微调手段,把控精准指向,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变化的趋势与程度,确定预调措施的力度,防止政策大起大落扰乱预期。

其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长放缓。要以促进就业、优化分配和降低负担为抓手,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使就业达到更充分的水平,支持居民收入更好增长,稳定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此外,要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重点,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实现消费提质扩容,两者齐头并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强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用好用足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活力,促进投资合理增长。

再次,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形成稳增长合力。

稳增长要求加强部门间政策的统筹协调,强化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和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环保、改革等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做好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的有效衔接。财政政策要为提振有效需求加大财政支出,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全面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对接工作,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为配合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要为其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货币政策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堵点和难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施好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制造业以及重点新兴领域,做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转换工作,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内需恢复,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