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网络运营平台被启动网络安全审查,以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公布,让网络安全发展备受关注。

日前,工信部官网发布《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除了规模扩大,还要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达到先进水平。新兴技术与网络安全融合创新明显加快,网络安全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在未来两年进一步增强。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计划主要是从产业规模入手,协调供需,并组织资源和人员,配置基金,对产业发展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副教授刘权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国家发布该行动计划,有利于加快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综合实力,有利于实现网络强国。

提升重点行业投入占比至10%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促进政策的不断加码、产品体系的逐步完善、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国内网络安全产业也因此取得积极进展。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网络安全”相关企业共计62.4万家。从注册量变化来看,2021年上半年新增15.4万家,同比增长了2.1倍。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向好的双轮驱动下,企业活力也在持续增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安全产融创新发展报告(上半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网络安全领域公开的融资事件有至少121起,除了融资数量不断增加,融资金额也在不断增长。从投资方来看,国资背景机构、平台型大基金、业内头部企业纷纷进入并积极布局。

不过,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仍处于小而不强的处境。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认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仍存在核心技术欠缺、产业规模较小、市场需求不足、产业协同不够等问题,产业小而不强的整体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这也可以看到我国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张孝荣向记者指出,当前缺少足够的可控的核心基础设施和捍卫自身安全的网络武器。

为此,行动计划要求实施产业供给强化行动、安全需求牵引行动、产融合作深化行动等重点任务。其中,行动计划提出,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达10%。据了解,目前国内网络安全占信息化的投入比例约为3%,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在10%以上,部分超过15%。国内网络安全需求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上海经信委处长裘薇日前公开披露,“在今年发布的网络安全‘十四五’规划以及即将发布的网络安全产业的行动计划当中,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在网络安全上的投入比例不低于10%”。

大数据行业观察人士王峰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网络数据安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此次明确提出将增加重点行业在网络安全的投入,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风口。

加强新兴技术领域供给

刘权表示,网络安全产业属于新兴数字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快速发展,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加速融合,网络安全也产生新的需求。

行动计划对诸多重点领域加强网络安全供给,并指明了前沿技术的发展重点和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其中,行动计划针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及等数字化新场景新业务,成为此次行动计划的重点关注领域。

其中,对于人工智能安全,行动计划提出,构建人工智能安全威胁分类体系,面向人工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建立人工智能威胁模型,制定面向人工智能系统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标准体系。研究人工智能系统可解释性、隐私性等安全要素。

对于数据安全,行动计划提出,强化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对终端、网络、云以及跨境等场景中数据流动和异常行为监测的广度、深度和准确性,提升事件处置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王峰说,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日臻成熟,并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所产生的云计算安全、数据安全、智能安全等也将是未来网络安全市场的重要突破点。

在王峰看来,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融合运用,市场对网络安全保障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物联网、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应用本身正在成为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那么,这些领域对网络安全保障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也就需要我们整体的网络安全能力不断升级。

随着网络需求的不断升级,接下来,在刘权看来,要加强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及时进行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填补网络安全领域的立法空白与漏洞,为数字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网络安全供给,发展创新安全技术,深化产融合作,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记者 赵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