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国际航运市场回暖,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全球新造船市场活跃,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较大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英国船舶市场研究机构(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s)7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船舶订单达到2402万CGT,同比增长192%。其中,有250亿美元的集装箱船“订单潮”推动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创下7年新高。对此业界感慨,新船订单“狂欢”能持续多久?
新船订单量创七年新高
克拉克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总计为2402万CGT,比去年同期的824万CGT增加了192%,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船订单超过300艘同比暴增近8倍,二手船成交277艘同比翻番,上半年集装箱船市场新船订单量和二手船成交量价齐涨,在集运市场“一船难求”的困境下,航运公司掀起了疯狂的抢船大战。
关注亚洲中日韩三国船企接单量数据对比,根据克拉克森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中,中国船企接单量为1059万CGT,位居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韩国船企接单量达1047万CGT;日本船企接单量为182万CGT,排名第三。除了新接订单量,我国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名外,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包括以前接到,但仍未完成的订单)也是最高的。
聚焦国内,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较大增长。2021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0%;承接新船订单量38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6.8%。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86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1.8%。全国完工出口船197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1%;承接出口船订单34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7.8%;6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7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4%。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4.4%、89.3%和89%。
从上半年的全球新船订单来看,集装箱船就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总计1270万CGT、250亿美元。英国船舶经纪公司BraemarACM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集装箱船订单量达2014年以来最高。虽然新船订单量庞大,但预计今明两年交付的船舶数量相对较少,新订造的船舶大部分将在2023年交付,2022年船队增速将趋缓,然后在2023年强劲回归,届时交付量将达150万TEU。根据VesselsValue的最新统计,上半年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达到了286艘约250万TEU,总价值高达215.2亿美元,比2011年的99艘92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还要高出两倍以上。同时上半年中日韩船企接获的集装箱船订单超过300艘,总计288万TEU,占现有2450万TEU总运力的11.8%。
同时,在集运市场火热行情的刺激下,二手船市场量价齐涨,上半年集装箱船交易量增长一倍以上,船价更增至去年的4倍。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援引VesselsValue的数据称,今年上半年集装箱船二手船交易量共计277艘,相比去年同期的136艘增长了103.7%。
订单猛增背后是市场改善
推动新船订单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航运市场整体改善,尤其是集装箱船市场。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低迷,新造船订单量创历史新低,但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集运市场运价持续攀升,租船市场租金不断上涨,涨幅达到60%左右,而新造船市场船价却未随之上涨,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集运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到造船市场,造船订单量持续增加,全球造船市场回暖明显。
另一方面,针对导致二手船订单量猛涨的现状,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运输需求持续增加、运价持续高涨,但新船运能增加速度却跟不上此波需求成长速度,促使二手船今年交易在量与价上都有显著的提升。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Peter Sand表示:“为了在短期内获得额外运力以满足当前需求,集运公司只能选择租船和二手船市场。随着可用运力迅速被抢购一空,租船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昂贵甚至一船难求,集运公司因此只能选择购买现有二手船。目前,无论是租船还是购船,成本都相当高昂。从卖方的角度来看,当前的二手船价格提供了巨大的出售动机,因为如今出售船舶的利润可能会弥补船舶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损失。”
从生产方面来看,全球范围内,造船市场主要被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企业所瓜分。近年来,随着环保监管日益严格,以及科技技术不断进步,造船行业逐渐向智能化、环保化以及自动化等方向升级。我国造船市场集中度较高,前10家企业集中度达到75%以上,受中美贸易摩擦、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造船行业景气度较低,但随着全球造船市场回暖,我国造船市场行情也随之增长。
随着2021年航运绿色议程加速,约30%的新签订单为替代燃料订单,并且以大型船舶为主,高附加值船舶领域市场需求量增大。在方兴未艾的LNG、LPG等环保燃料动力船舶领域,韩国造船企业的势头更加旺盛。上半年,全球环保燃料动力船舶订单总量达685万CGT,其中韩国造船企业就承接了480万CGT,比去年同期的53万CGT增加了806%,全球市场占比升至70.1%。韩国已连续3年呈上升趋势,反映了韩国造船企业在这一新兴高附加值船舶领域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扩大。近年来,我国在高端船型方面不断取得进展,首艘大型豪华邮轮已经在外高桥造船开工建造,沪东中华也签下200亿元大型LNG船订单。但总体来看,在高附加值领域,我国造船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
下半年新船订单量呈乐观增长
上半年,在新冠疫苗供应的改善和财政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全球经济小幅回升。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约为6%,全球经济复苏将带动国际海运贸易回暖,预计全年海运贸易增速将超过4%。
以Alphaliner、Clarkson和Drewry三大航运研调机构预测来看,2021年货物运输需求年增分别为5.8%、6.3%、8.7%,运力增长则分别为4.2%、4.6%、3.7%;2022年运输需求年增4%、3.4%、4.7%,运力增长则分别为3.1%、2.5%、2.5%,可以看出三大航运研调机构都对近两年行情保持需求增长看法较为乐观。
下半年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预计也将相当可观。7月6日,德翔海运在外高桥造船订造了4艘7000TEU集装箱船。同一天,Seaspan也宣布,与一家主要船厂签署10艘LNG动力7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新船将租赁给以星航运。7月15日,中远海运集团披露在扬州中远海运重工订造6艘14092TEU集装箱船及4艘16180TEU集装箱船。并且马士基据称正在与现代重工集团洽谈建造最少6艘、最多12艘15000TEU级甲醇动力集装箱船,马士基已经于7月1日在现代尾浦造船订造了首艘2100TEU级甲醇动力双燃料支线集装箱船。Alphaliner表示,假设这些传言中的订单都能顺利实现,且来自其他船东的追加订单还会增加,今年下半年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可能还将再提高100万TEU左右,达到600万TEU的水平,到今年年底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占现有船队比例将进一步扩大到约24%。
业内人士表示,又一波大造船时代俨然即将到来,集运运价的“疯狂”涨势似乎远未到尽头,目前主要航线运价均已突破历史新高,集运公司更在酝酿新一轮涨价,至少在未来两年内或将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虽然国际航运市场仍将保持一定热度,但仍然需要考虑原材料价格上涨、船舶行业用工及汇率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对新船订单量造成的影响。
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方向
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环保方面的立法逐渐加快,与此同时,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船舶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船舶企业应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绿色船舶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应用,紧紧抓住国际海事新规带来的市场新机遇,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我国抓住国际海事新规带来的新机遇,为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把定方向。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巩固船舶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推进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支持深海和极地探测等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开展蛟龙探海二期、雪龙探极二期建设等。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有关专项规划,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谋篇布局“十四五”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我国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建造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多型绿色动力船舶实现批量接单。比如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批量交付、首座17.4万方液化天然气(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全球最先进民用医院船、全球最大火车专用运输船、超大型智能化自航绞吸挖泥船等高端船舶海工产品实现交付;悟空“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709米,创造我国无人无缆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纪录;21万吨LNG动力散货船、双燃料不锈钢化学品船、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15万吨苏伊士型氨燃料预留油船、甲醇动力双燃料MR型油船等绿色动力船舶实现批量承接。这些均呈现我国船舶高端产品取得新的突破。(综合自国际船舶网、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航运界、搜航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