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1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在深圳罗湖区召开。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已成为近期热门话题。他认为,大湾区有条件、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碳市场“先行先试”。金融机构可抓住“碳机遇”,借助大湾区碳市场来推动碳金融创新产品,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担任重要角色。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极具挑战性

“中国政府承诺在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考虑到中国能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体系,以及相对较短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大家都知道实现这一目标是极具挑战的。”林远栋说。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 (截至2018年底),中国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和供暖行业(51%)、制造业和建筑业(28%)和交通运输业(10%);合计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接近90%。

面对严峻的挑战,林远栋认为,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进重要经济转型以达至减碳。而这一潜在转型过程将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例如碳中和最核心的是能源零碳化,能源消费需由化石能源转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也是一个很大的领域,要积极把高碳建筑转型为低碳,甚至零碳,其投资数量非常巨大。此外是工业行业,需要很多可帮助节能减排的绿色新科技才可能转型。交通方面,不仅汽车公路需要零碳化,海洋运输、航空也需要零碳化。

为达成碳中和目标,渣打全球研究团队估算,2060 年前中国在脱碳进程中需高达 127万亿-192 万亿人民币的投资,相当于平均每年投资 3.2万亿-4.8 万亿人民币。“我们认为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融资等在为清洁能源融资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同时,金融机构将在管理气候变化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相关风险方面起重要作用,包括评估涉及此类风险的现有投资组合敞口,以及寻求减小和分散此类风险的金融操作。”他说。

金融机构如何抓住湾区“碳机遇”?

今年7月,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意味着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拉开序幕。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林远栋认为,虽然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这个统一制度将会激活碳排放交易市场,由市场决定碳排放价格和鼓励企业减排。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其实早于2013年,全国11个省市已开始试点推行碳排放交易,其中深圳和广东都设有碳排放交易市场。我行相信现在创新活跃的大湾区绝对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大规模的碳市场的先行先试。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具备广阔的增长空间,为碳排放密度较低企业提供一定量的资金。”林远栋说。

林远栋强调,深圳、广州和香港本来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核心圈。大湾区经济急速发展,经济规模是全国GDP的12%。大湾区拥有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大金融重镇,以及港交所和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汇聚了全球众多的银行、保险、证券、风投基金等跨国金融机构,成为了金融的核心圈。“既然三地有着各自的金融优势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我相信金融机构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来推动碳金融创新产品,及加强碳市场合作,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碳交易产品及融资需求,助力实现 ‘双碳’目标。”

据其介绍,渣打集团不久前公布了到2050年实现融资活动净零碳排放的新目标,包括涉及碳排放程度最高行业的2030年中期目标。“我们计划到2030年调动3,000亿美元用于绿色及转型融资,将资本引导至最有机会采用低碳技术的市场,和部分面对最严峻的转型融资及气候挑战的市场。我行相信推动资金流入,减轻企业成本是协助他们过渡重要的一环。”

其中,为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行业实现碳中和,渣打于今年9月正式投资开展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研究计划,分析重点行业包括工业、建筑、交通。渣打联合项目执行团队: 香港绿色金融联盟、思汇政策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广东省节能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将在未来 12-18个月内聚焦9+2城市,从商业和金融的角度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提前于国家目标实现碳中和的可能性和具体路径。渣打还将重点聚焦加快减排的转型金融方案和工具,包括两岸金融机构将发挥的作用。

“我们预计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推动经济活动转向低碳增长模式,提高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同时扩大服务业比重。在粤港澳大湾区, 2020年香港的服务业占GDP 93%。如果香港引领推动服务业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再加上本身深圳和广州拥有高科技产业和科研资源优势,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可发展低碳和高附加值模式的现代服务业,构建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格局。”他说。

大湾区可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

此外,林远栋指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的必然要求。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绿色”加“金融科技”的发展潜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都能为绿色金融赋能。绿色金融科技可更加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丰富的科技人才、金融机构和资金,绿色化转型方向可望形成良性循环,发挥关键性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各城市都已在绿色金融上发力。包括深圳、广州和香港都先后提到需要加快推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方面的策略,以及协助金融生态系统迈向碳中和。可是,如果大家只有共识而没有统一的绿色统一规划指引,便很难令各地有效发挥优势。”他说。

“我们建议城市间联合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便可共同搭建市场桥梁,把握经济转型以实行碳中和。例如,深圳在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面都较领先,广州作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以及碳金融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至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金方面都具备优势。相信跨城市合作一定可以推动区域联动效应,为绿色金融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