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话了许久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终于“靴子”落地。
11月8日晚间,央行官宣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与早前业内预期的绿色再贷款不同,央行公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央行明确,该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
央行称,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将发挥政策示范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充分地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向企业和公众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循环经济等理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工具以来,该工具一度为业界热议。随后,今年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发展。10月底,被视为“双碳”目标政策顶层设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
央行今年以来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如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成为央行加码绿色金融部署的关键之笔。
多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业内人士称,央行碳减排支持新工具首次采取了“先贷后借”机制,既能发挥撬动银行资金的杠杆作用,又一定程度避免银行出现道德风险。这一工具利率仅为1.75%,低于1年期再贷款利率,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优惠。从规模看,没有定规模意味着理论上“没有上限”,预计这一工具将能激发绿色信贷整体加快增长。
先贷后借:央行提供60%资金
从今年3月提出“研究”到“推出”,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历时8个月。
据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梳理央行官网信息,今年3月25日央行提出“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先后经历了“计划推出(4月15日)”、“抓紧研究(6月10日)”、“有序推动(8月9日)”、“抓紧推进(10月15日)”等阶段,直至“正式推出(11月8日)”。
与市场预期不同,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采用“先贷后借”,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这次央行公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把传统的再贷款工具引入了一些市场的激励机制和杠杆效应,和我们之前理解的绿色再贷款有所不同。”
曾刚进一步解释,根据央行公布该碳减排支持工具采用“先贷后借”的方式,央行提供60%资金,40%资金由银行自己提供,意味着如果贷款出现风险,银行也是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能够一定程度降低银行道德风险。另外,因为贷款当中有60%是央行的再贷款,另外40%属于商业性的资金,所以起到撬动银行资金的杠杆作用。
工具利率1.75%:这6家银行最有动力
据央行公布,该工具面向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工具利率仅为1.75%,低于1年期再贷款利率,且该工具没有定规模上限,可见央行的政策引导力度。
熊园认为,从该工具的利率1.75%来看,属于结构性降息、定向降息。且该工具没有定规模,意味着理论上“没有上限”,但实际规模尚待观察;密切关注央行会否把碳减排贷款规模作为考核目标。
那么预计碳减排贷款规模将有多大空间?工具面向对象为全国性金融机构,也即包括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等。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 CFA 中泰金融组负责人戴志锋测算,2020年全年和2021年上半年国有大行新增绿色信贷占新增总贷款比重为14.1%和14.9%;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增占比在11.1%和17.4%。如果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替换绿色信贷来初步测算,假设大行和股份行明年碳减排贷款增量占比在15%-25%。再假设明年大行和股份行增量信贷投放规模在13.3万亿元(存量信贷同比增长11.2%),则碳减排贷款投放规模在2-3万亿元。
具体哪些银行最有动力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戴志锋认为,贷款利差高于原有业务的银行最有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
“从直观的商业行为视角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和浦发银行进行碳减排贷款投放的利差高于原有业务,这6家银行最有申请动力。从获取增量业务角度看,股份制银行也会有较大的积极性。”戴志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预计银行投放碳减排贷款的动力较强,作为增量资金的投放,一定程度能够起到稳信用效果,对明年社融和经济有一定的支撑。”
投向领域: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
从投向看,据央行公布,碳减排支持工具将支持领域定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
央行称,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金融机构应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融资支持,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汪惠青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从现实情况来看,这几个领域是实现减排的最直接领域和重点发展领域,前期发展基础较好,提供金融支持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减排效果。此外,从今年以来的行业投资情况来看,这几个领域也是资金需求较大的行业,需要金融机构给予支持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戴志锋认为,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这些是政策支持的行业,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优质客群。银行通过贷前、贷中、贷后监控,能够保证不良率低于公司整体不良率水平,对于银行业务都是正向推动。“这类客群总体的风险有限,或者说是银行未来的潜力优质客户。”戴志锋说。
第三方核实验证:保障工具精准直达
为保障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央行要求银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时,需提供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并承诺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
对于银行披露信息,央行也做了具体规定:银行参考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或市场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贷款的年度碳减排量。
汪惠青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强调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碳减排相关数据的掌握程度。金融机构要想获得央行的相关资金支持,需要在企业碳核算及披露等方面开展更多精细的工作。这样一来,利用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从资金源头进行监督管理,引导企业将碳核算及披露落到实处,更有利于全社会碳减排工作的开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