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EDG、元宇宙,一连串的焦点话题再一次将游戏推向舆论中心。

不同于年初时取缔、封禁电子游戏的汹涌舆情,外界对游戏产业的认知正在恢复理性。特别是几家官媒的积极发声,“精神鸦片”的说法不再是主流论调,游戏背后的商业价值逐步被市场认可。或许消除整个社会对于游戏产业的偏见仍需时日,推动游戏市场的正轨化、规范化已经是一种共识。

对于经历了“至暗时刻”的游戏产业而言,一面是强监管与求发展的双重诉求,一面是新技术和新浪潮的时代红利,这个千亿级的庞大市场将遵循什么样的演变逻辑,又将对市场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游戏产业的新转折点

在电竞跨入亚运会、EDG夺冠的多重利好下,不少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中国游戏产业正处在变局和崛起的转折点上。

游戏产业的“正名”不失为一个好消息,资本市场势必会重新审视行业前景,曾经因负面舆论承压的游戏概念股,也将有估值回归和抬升的可能。可想要研判游戏产业的趋势,除了短期的红利效应,还要贴合一些长远的市场规律。

比如游戏版号的收紧态势,国内游戏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注定会倒逼市场的结构变化。

结合一组数字来看,2017年国内有9368款游戏获得了版号,2019年时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1570款,2020年进一步下滑到1324款。2021年“版号停发”风波再次上演,在双减和三胎政策的大背景下,游戏行业新一轮的监管序幕已经拉开。

折射到市场层面上,一些游戏公司的营收策略是“人海战术”,通过不断发行低成本的新游戏创收,属于典型的以量取胜。而当游戏版号被收紧后,意味着曾经屡试不爽的打法不再奏效,即便是腾讯、网易等游戏储备丰富的头部企业,每年发行的游戏数量也被控制在一定数量上,必须转变固有的盈利思路,不断提升游戏的生命周期以扩大利润。

再比如市场进一步向头部集中的局面下,挖掘潜力巨大且多元化的细分市场,才是游戏企业的增长空间。

仅在2019年和2020年两年时间里,国内倒闭的游戏企业就超过1500家,结果则是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集中。2016年到2020年期间,排名前十游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70.2%增加到了96.3%,其中腾讯已经的市占率就上升了13.2%。

不过这样的一幕并未影响资本市场的信心,2021年上半年国内游戏产业的投融资数量超过635笔,融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半年时间内流入的资金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个中原因有二:一是元宇宙等新概念的刺激,直接驱动了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的进场;二是用户细分需求的潜力,孕育出了二次元、卡牌类等规模超百亿元的细分赛道。

也就是说,中国游戏产业着实处于新的转折点上,但市场同时也处于转型和重塑期,既定的规则正在被打破,势必将直接影响游戏产业的潜在格局,一些顺势而为的企业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乐享集团的机会

在中国的游戏产业版图中,乐享集团并不是知名的游戏研发企业,却在游戏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国内领先的效果营销企业,乐享集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标签可能是营销科技、算法推荐和兴趣电商,同时乐享集团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拥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资质的企业,具备为游戏等网络文化产品发行和联合运营的能力,初创时选定的赛道正是帮助游戏开发者进行游戏的品宣、营销、渠道、运营。

参考乐享集团历年的财报数据,游戏发行依然是其主营业务之一,和掌趣、360游戏、三七互娱在内的知名游戏开发商达成了战略级合作,其中多款游戏在2020年的流水过亿。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乐享集团产品库中收录的游戏产品已经达到236款,为公司带来了3.82亿港元的营收,同比增长高达63.80%。

为何在游戏产业陷入低谷的时间里,乐享集团照旧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答案隐藏在乐享集团的商业模式中。

有别于应用商店、硬核渠道等高度集中的流量体系,乐享集团瞄准了微信公众号在内的长尾流量,通过数据算法将游戏和目标用户进行精准匹配。而且不同于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按量付费逻辑,乐享集团的方案是效果付费,游戏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产生的下载、新注册、新充值付费,不必为所谓的广告位买单。

独具一格的营销模式,让乐享集团在游戏发行市场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为乐享集团带来了卡位的机会窗口。不管是游戏版号的收紧,还是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都意味着游戏发行将告别大水漫灌的形式,既要通过算法和数据对目标消费群进行精准触达,也要借助详细的用户画像、市场反馈等进行游戏玩法、内容表现上的不断创新,数据和算法正成为游戏产业稳步增长的驱动引擎之一。

做一个断言的话,游戏产业的革新和变局传导到发行市场,中长尾流量将成为行业的主要变量,能否打通、触达、激活、聚合这些资源,将是下一阶段市场竞争的重点,走出市场饱和及低迷态势的不二法门。对于早已构建了竞争壁垒的乐享集团来说,也将是其继续破浪前行的动能。

写在最后

借鉴韩国以电竞为契机重振游戏产业的经验,电竞入选亚运会正式比赛注定对中国游戏产业有着深远影响。

就像游戏产业为韩国贡献了8.8%的贸易顺差,创造了远高于制造业的营业利润,在中国市场有着同样诱人的前景。根据伽马数据与腾讯云在《2021年游戏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中给出的数据,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有望超过2900亿元,不少在国内市场验证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月流水已经上亿元。

沿循这样的规律,经历过踩刹车的阶段后,属于中国游戏产业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赶上东风。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