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是被支教的一员,如今,我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用自己的知识反哺大山。”近日,在南航2020-2021年度校长特别嘉奖评审的舞台上,来自航天学院的苗族女生杨婷身着民族服饰走上讲台,用自己的故事打动了全场评委。这场南航本科生最高规格的奖项评审,吸引了多位学霸登台亮相,用青春故事书写95后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
“苗族女儿”要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我是大山的苗族女儿,我有一个飞出大山的梦。”来自航天学院的杨婷身着民族服饰登台,一开口,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
来自湖南苗族山区的杨婷,感受过大山的生活。常年居住在木房子里,她每天6公里步行上学;在高考中以全县第3名的成绩考入南航。那一年,杨婷第一次坐着高铁离开了大山。
因为教育水平的落差,初到南航的杨婷并不能完全适应学习节奏,但她坚信,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作为南航一分钟思政工作室的负责人,杨婷获得了与戚发轫、孙泽洲总师交流的机会,“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事,而我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约定。从2018年起,我就作为工作室骨干协同推出了嫦娥系列四部视频,组织‘科普周’活动,走进一百余间教室,让航天科普席卷南航。”到了2019年,杨婷更是实现了“回归”的初心,“我们团队与湖南卫视合作,让母校学生看到了我们的作品,我把蓝色故事带回了家乡。今年,我策划了一分钟之航天巡礼月活动,从自媒体平台走向了中央电视台报道,我把蓝色种子撒向各地。”
在南航获得的成功,让杨婷回想起了当初那个连飞机都没见过的自己,“我有了一个让大山的孩子们像我一样看看外面世界的梦。我要用支教带给大山里的孩子不一样的蓝色世界,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帮孩子们点亮走出大山的第一公里。”
担当
80余篇10万余字报道讲述南航故事
“80余篇10万余字报道,这名学生记者用新闻讲述南航故事。”这是柯龙婕旻同学在答辩时给自己的故事起的新闻标题。三年多来,作为一名校园记者,来自南航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柯龙婕旻在光明日报、新华社、新华日报等媒体,累计发表了80余篇10万余字的新闻稿件,这些报道都和她的学校南航有关。
2019年的暑假,她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绿勤行”,一行50多人去甘肃民勤治沙。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治沙基地的“曾叔”说的一句话:“我们希望的是你们来这体验治沙生活后,能够大力宣传治沙工作,让全世界都意识到沙漠化问题需要解决。”也是这句话让柯龙婕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窗口”的能量。
作为学校新闻中心对外宣传大学生记者团的负责人,连续两年社会实践,她在线上与各支实践团队对接,帮助全校20多个实践团队在主流媒体传播南航声音。
嫦五奔月、神舟系列发射,这些有南航智慧助力的航天事件她都亲笔见证。疫情之初,她也第一时间加入南航官微协助防疫工作,从采访写稿到编辑,工作到凌晨两点更是常态。在柯龙婕旻心中,对一名校园记者来说,“担当”最好的诠释就是“我来”。“因为新闻不等人,没人接任务,就自己顶上。”
自信
他刷新了学院近3年满分科目最高记录
来自机电学院的邬起云晒出了自己的成绩单,赢得了评审的赞赏:累计5门功课满分,2门功课99分,综测排名专业第一,刷新机电学院近3年满分科目最高记录。
“南航这个平台给了我机遇与挑战,我携手团队成员打造康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极具创新理念,使其成功走向了2020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式的国际舞台。此外,随着大创项目的优秀结题,全国首个多对并行胸鳍MPF仿生鳐鱼机器人,全国首个具备折叠机构的可倾转三旋翼机也逐渐走向成熟。”
邬起云介绍着自己的科创成果:这些汗水铸就的作品背后是一次次的建模迭代,一次次的熬夜调试代码。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挑战杯等多个比赛荣誉。目前1篇论文在投稿,2个大创项目优秀结题,3个发明专利已实质审查,共获科创竞赛类奖项10项。
学霸拥有的不仅是成绩,还得“十项全能”。“在南航,我全面发展,争做体育达人。曾经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连续征战足球新生杯,院际杯十余场,也曾作为五四火炬手,挥洒汗水地奔跑过。累计获得体育类荣誉7项。”邬起云表示,想做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同学,回馈社会。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