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形势和经济走势趋于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产业链稳定、供应链畅通带来了空前挑战。同时,今年又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对外开放成为中国抓住机遇、应对变局的战略选择。这无疑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现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朱天、张华、李铭俊及研究团队在中欧EMBA同学中就“后疫情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情况”作了线上问卷调查,并基于1046份问卷结果,形成《2021中欧EMBA学员企业全球化调研报告》。

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中,82%为民营企业,5.4%为国有企业,第二产业(制造、采矿、建筑、电热燃水生产和供应)占比36%。本调查样本企业与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比,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近,因此本调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能较好地反映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现状、机遇和挑战。

由于样本来自中欧EMBA在读学员所工作的企业,因此大中型企业占比显著高于中国企业整体水平。所以,本次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目前中国“头部企业”的全球化运营情况。

本次调研到底有哪些发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发现一

中国企业全球化方兴未艾

近14%的企业2020年境外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超过50%,可见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中国企业与全球市场相融愈发紧密。同时,国家要求推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对于强化内需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75%的被调企业境外收入比例小于20%,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总的来看,被调企业已经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道路上,同时也没有忽视国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目前,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开展了与境外相关的各类经营活动,包括商品与服务进出口、境外设立分支机构、OEM/ODM代工、跨境电商等。其中,向境外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企业占比达40.9%。

50%的企业从事与境外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包括收并购、境外上市等,与境外资本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发现二

境外业务分布地域广泛

在所有拥有境外业务布局的企业中,74.7%的企业在亚洲有业务布局,在各大洲中占据绝对优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中国在亚洲的全年贸易总额达23865.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1.4%。

在欧洲和北美洲布局境外业务的企业数量相近,占比分别达58.5%和57.2%,在欧洲布局业务的数量略高。在南美洲、大洋洲、非洲有业务的企业比例也都达到两位数,展现出中国对外贸易以亚洲为主、地域多元化的特征。

此外,对比企业当前业务的地域分布和对未来业务的思考,我们发现,亚洲仍是最受企业青睐的区域,有三分之二的企业会加强在亚洲的业务布局。但是企业在对欧洲和北美洲的判断上则显现出了差异:尽管目前在欧洲、北美洲布局业务的企业数量基本持平(二者占比分别为58.5%和57.2%),但在决定对其中之一进行加强布局时,更多企业倾向于欧洲(41.8%),这一比例高于考虑在北美加强布局的企业(35.6%)。

发现三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

近期我国陆续签订或完成多项区域贸易协定,其中关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投资规定、竞争及争端解决机制等议题都得到了超过20%企业的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关税、市场准入、商品人员流通等条款。

同时,企业对国际关系也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反映出企业逐渐意识到来自国际政治这类超越于传统商业范畴因素的新挑战。

发现四

机遇与挑战并存

调研发现,中国企业在新冠疫情的“黑天鹅事件”中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21.4%的企业境外业务收入基本不变,17.7%的企业的境外业务收入反而增长,两者相加的比例高于境外业务收入减少比例(25.3%)。还有12.4%的企业吸引到的境外投资有所增加。在境外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经济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这一结果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境外业务的抗冲击能力。

在调查中,有285人至少选择了“在中国注册设立的外商或港澳台投资企业”或“未在中国注册的境外企业”中的一项作为自己在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认为源自这些境外对手的竞争压力变化不大,甚至越来越小,两项合计占比达58%。而认为来自境外竞争对手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只占23.2%。

这说明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是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也间接说明相对于境外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在上升,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表现。

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业务仍有不小的挑战。国际形势变化是对企业境外业务的重大挑战,但最大的挑战还是人才,有51%的企业担忧未来缺少开拓境外业务的人才。

尽管经济全球化在近年来经受了重大挑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叠加,部分国家提出供应链回撤,但我们的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对全球化抱有信心,有超过一半的填答者认为,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积极开拓境外业务是中国企业的正确路径。

本次调研勾勒出中欧EMBA学员所在企业境外业务的基本态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现状。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广泛开展境外业务,通过多种多样的经营和投融活动,深度融入全球产品与资本市场。同时,中国企业开展境外业务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基本面向好,拓展全球化业务的大趋势不会变。

逆水行舟,方显勇毅。中国坚定不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国担当。企业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大量中国企业勇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在中国融入全球经贸体系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授评论

中欧EMBA同学所在企业超过一半已经深度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之中,参与了生产、贸易、资本和人才等四个方面的国际大循环。目前尚未有境外业务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已经将开拓境外业务纳入到今后几年的计划中。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还是机遇大于挑战。——朱天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决心和行动,并没有因为近年来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有所减弱。全球化不仅为中国企业带来海外收入,也能够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全球生产要素,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校友企业的全球化努力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理念是一致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全球化中蓬勃发展。——张华

本次调研让我们看到中国管理教育的新需求。中国企业家需要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把握国际规则,防范国际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国际运营能力,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商学院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作为,知识创新是商学院的生命力所在,管理教育不仅应总结过去、解读现状,还要能够帮助预见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国际政治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对企业发展影响的研究,不断解答新问题,回应新需求,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道路上行稳致远。——李铭俊

报告全文见《2021中欧EMBA学员企业全球化调研报告》,作者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张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院长、管理学教授李铭俊,研究助理皮鑫。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