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总体完成率超过80%,已提前完成了国家和省规定的年度任务。

12月22日,广州国资国企实施改革三年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2021年总第174场)举行,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崔彦伦在会上做了如上表述上。

据崔彦伦介绍,2021年,广州全市国企资产总额破5万亿,11月末达5.4万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同比增长14.6%,比2019年末增长30.2%;1-11月实现营业收入9296.8亿元、利润总额683.6亿元、上缴税费70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7.4%和11.6%,比2019年增长18.5%、3.5%和8.7%。

今年,广州建筑和广药集团新晋世界500强,加上广汽集团广州共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此外,2020年来广州新增上市公司8家,累计3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形成证券市场“广州国资板块”。

在完善法人治理方面,除新成立的人才集团外,广州市属国企一级企业均已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机制。纳入广州市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任务的665家企业(含区属国企),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在科技创新方面,广州国企实行研发费用视同利润的考核激励政策,市属国企“十三五”期间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2020年增长至159.5亿元,5年年均增速16%,总投入超600亿元,研发强度提升至3.22%。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14.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4.4%。市属国企2年新增专利授权量5935项,累计拥有专利授权量超1.77万项,其中发明专利超3800项。2020年来获得各级科技奖励457项。

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91%一级企业已建立了对所属各层级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制度。2021年市属国企面向全球公开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各级子企业聘任职业经理人945人。同时,已实施员工持股企业33户、占全省一半以上,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人数7000多人、超过全省2/3。

在推进混改方面,“十三五”以来广州累计推进混改项目超500个,引进各类非公投资者1.6万多个,投资额超900亿元,其中2020年来实施混改项目140多个,引入非国有资本总量超过200亿元;二级及以下企业近六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率先提出2022年每家公益类企业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已完成一半;广州交投和越秀交通成功发行REITs,总募集资金规模分别为91.14亿元和21.30亿元,交投项目是全国首批9个项目中最大的一个。

此外,市属国企设立及管理投资基金140余支,滚动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投资项目中13家已成功实现IPO上市,宁德时代、云从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曾得到广州市国资基金投资。参与投资粤芯二期、中科宇航、TCL华星光电、维信诺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助力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方面,今年新增“两类”公司1家、“双百企业”2家,分别增至3家和5家;授予企业42项授权放权事项,完成现有“两类”公司、“双百企业”授权放权,强化管资本职能。累计向16家市管企业委派总会计师。出台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事前提示防范风险、事中减少降低风险、事后督促整改追责的监督闭环。

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崔彦伦。南都记者梁炜培摄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崔彦伦表示,接下来广州国企将拓宽混改面,探索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推动符合条件的一级企业在集团层面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下企业全面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动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取得突破。创新董事会运转方式方法,推动市属国企及其重要子企业实现总法律顾问全覆盖,全面完成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同时,着力打造国有经济发展“升级版”。夯实“产业链”,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打造“1+5+X”国资产业片区体系,加快在新能源汽车、食品及快消品、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培养一批链主企业。通过搭建资本链,推动产业链的构建,推进并购企业“产业回流”,打造链网工程。深化与各类各层级企业协同发展,强化市区联动。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