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不断加强绿色金融建设,完善绿色项目评价标准、核算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内控管理和信息披露、建立激励约束措施,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2022年5月末,全市绿色贷款增速超40%,绿色信贷占总贷款余额比重约10%,较年初增加近1个百分点;辖内30余家银行保险机构推出各类绿色金融产品150余款,如川渝地区首笔“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国内首批以“碳中和”命名的贴标绿色超短期融资券、西部地区首单专用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金融债券、碳汇林保险业务、“绿票通”再贴现业务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完善绿色项目评价核算体系

2021年以来,重庆完善各领域的评价政策或评估细则,不断健全绿色项目评价标准、核算体系,按照“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可披露”“可报告”原则,启动项目碳账户监测机制建设,指导金融机构建立起绿色项目环境效益测算体系,在建筑、交通、工业、农林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着力破除制造、建筑、交通、农林等行业的绿色项目“识别难、评估难”。

其中,市发展改革委制定了重庆市绿色项目(企业)评价标准,完善了碳绩效核算方法,为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市住房城乡建委印发中西部首个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创新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建筑产业绿色化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管理指南和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健全绿色金融管理制度流程

重庆辖内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健全差异化的绿色授信管理政策和制度流程,实现了对绿色信贷业务和风险的全流程管理,绿色金融的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目前,重庆农商行成为全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农村商业银行和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重庆银行成为全国第7家“赤道银行”,主动研究并探索实施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重庆三峡银行已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加入“负责任银行原则”国际绿色金融自律组织。同时,上述3家法人银行还设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绿色金融发展领导小组等领导协调机制,持续提升绿色金融的专业服务和管理能力。

此外,进出口银行重庆分行、中行重庆市分行、交行重庆市分行、中信银行重庆分行、浙商银行重庆分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国际信托、重庆机电财务公司等还制定了专门的绿色金融实施方案或绿色信贷(信托)业务管理办法。重庆农商行在全集团24项授信制度引入绿色发展相关条款,健全绿色授信制度体系,并建立了环境信息常态化披露机制。农发行重庆市分行将环境与社会风险识别和分类情况纳入调查评估范围。招商银行重庆分行对存在重大耗能和污染风险的授信企业实行名单管理,对环境敏感性项目建立环境风险应急管理机制。

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体系

为进一步激励辖内金融机构建立有利于绿色金融创新的工作机制,增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重庆加大绿色金融考核激励,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合理设置绿色金融考评指标。

其中,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对绿色信贷业务实施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成本、提高KPI考核系数、定向下调FTP价格、对绿色项目实行利率优惠、设置专项奖励等政策激励措施。建行重庆市分行、兴业银行重庆分行等采取提升绿色金融在KPI考核中的权重、推出绿色金融综合评价、利润返还、专项绩效奖励等倾斜政策。安诚财险公司设立了绿色保险产品开发绿色通道,制定了向绿色保险产品倾斜的销售费用政策。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