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共有85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便是其中之一,但他并不是新委员。2018年1月,余国东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这5年,他一直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建言献策。

谈及在生态环保领域工作的感受,余国东直言,“生态问题不仅仅是生态污染问题,还包括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余国东继续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关注“无废城市”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税、生物多样性保护、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监管、“双碳”等方面,并带来了相关建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沉甸甸的使命

作为已经履职过一届的老委员,余国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5年我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46件,其中个人提案29件、联名提案1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8条。”

令其印象最深的是他履职第一年提的第一个建议《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提案》。

2018年,该议案交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办理。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土壤污染防治法》。他的“关于加快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建议”也得到采纳,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标准和建设用地标准》。

余国东说,这份提案将推动国家持续开展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等行动。“国家对委员提案如此重视,我深受鼓舞,更加珍惜这份沉甸甸的使命。”

也是这份提案让余国东看到,作为政协委员,自身责任重大。余国东说,他见证了国家越来越强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

谈及在生态环保领域献言献策的感受,余国东则坦言:“要全身沾满泥土的味道。”

他说,生态环境问题关系能否让人民呼吸更清新的空气、喝上更干净的水、吃上更放心的食物、在更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在这个领域,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调研,才能了解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才能发现山川河流哪里出了问题,才能找到绿色发展的最好路径,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建言献策。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3月5日,在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时,台下的余国东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便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

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工作也成为余国东这几年的重中之重,提及这些,余国东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列举出一串数字: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累计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1424座、退出242座;全年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760公顷、国土绿化营造林500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50万亩、石漠化治理74.5万亩……

余国东介绍,重庆目前已持续推动钢铁、石化、有色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绿色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占比达到85.33%,全年GDP能耗总体符合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进度要求。

余国东说,重庆生态环境局还将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培育节能环保、循环利用产业;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

环境资源领域履职力量不断增强

对于今年新设“环境资源界”,余国东是这样理解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始终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以较大篇幅重点提到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在他看来,新设“环境资源界”也体现出环境资源领域履职力量的不断增强。“以前,好多有着环境、资源、能源专业或行业背景的委员分散在不同界别中,导致他们提出的建议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今年环境资源界85名委员的背景涵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水务、城市规划、海洋、林业、地质等多个领域,既有行政官员,也有权威专家,他们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这无疑增强了环境资源领域的履职力量。”

在余国东看来,新设“环境资源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高质量发展”。他表示:“这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之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的就是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从以往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强化环境资源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全国政协新设‘环境资源界’,可以从全局聚合国家和地方的建议意见,让这一综合性大课题研究体系化、科学化,进一步适应和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余国东继续深入调研,提交了“关于加强内河船舶相关大气污染监管”“关于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相关工作”“关于加快推进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关于加快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以及“关于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等5份建议。

在关于加快推进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方面,余国东建议,推进数据收集统计“信息化”、推进核算核查方法“国际化”、推进核算核查机制“规范化”、推进核算结果应用“多元化”。

在关于加快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方面,余国东表示,已经实施5年多的环境保护税,对我国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实际,应适时调整应税污染物目录,修订完善环境保护税执行口径,以税收促进绿色生产和深度治理。

(文章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