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内地省市创投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上隆重发布。该报告由证券时报旗下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编制,旨在综合反映内地各城市的创投发展水平。

《报告》覆盖中国内地108个城市,从创投机构实力、创投活跃度、企业创新实力、创投政策支持4大维度出发,选取17项指标,综合评估我国内地城市的创投发展水平。和上届相比,新增了创投及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数量变动、募投项目退出数、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变动等指标,力图全面展现城市创投活动新动态、新趋势。


(资料图)

根据上述指标,《报告》由《内地城市创投力30强》、《内地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创投力20强》、《内地城市创投活跃度30强》、《内地城市企业创新实力30强》等几个部分组成。本文对《内地城市创投力30强》城市分布和特点进行分析及解读。

长三角入围12城中西部入围8城

《报告》显示30强城市是国内创投行业的中坚力量,覆盖了国内主要创投机构。30强城市注册备案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占全国90%,2021年募资总额占全国72%;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高达7.19万亿元,占全国近8成。

从城市群分布看,长三角城市创投的集聚效应更胜一筹,共有12城入围30强,除上海之外,杭州、苏州、南京排名进入前10.相比之下珠三角核心城市略显逊色,仅有5个城市入选,其中只有深圳、广州排名前10,核心城市辐射力有限。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共有22个城市入围,除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之外,苏州、南京、宁波等一批经济强市排名居前。同时,中西部城市创投新势力逐步崛起,成都、武汉等8个城市入围,和去年相比增加1个。

根据综合评分,创投力30强城市分为3个梯队:

第一梯队共5个城市,得分介于70~90之间,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其中,京沪深综合实力力压群雄,杭州和广州相比京沪深仍有不小差距,但细分指标上各有千秋。

第二梯队共15个城市,得分介于30~70之间,依次为苏州、南京、天津、成都、珠海、武汉、合肥、西安、宁波、青岛、长沙、无锡、厦门、嘉兴、重庆,其中6个城市属于中西部,占据三分之一比重。第二梯队城市中,多数为近年来经济增长强劲的“万亿GDP城市”成员。

第三梯队共10个城市,包括常州、郑州、佛山、福州、济南、东莞、贵阳等城市,得分介于20~30分之间,和第一梯队差距较大,入围城市普遍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第一梯队城市中,京沪深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技实力为创投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截至2021年末,京沪深PE/VC注册备案管理人数为7340家,管理基金数量为2.36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近7万亿元,三项核心数据占据国内总规模比例均在50%左右。

北京2021年注册备案的PE/VC机构2790家,管理基金数量为8874只,基金规模达3.26万亿元,均位居国内首位,其中基金管理规模较沪深分别高出53%、114%。创新实力方面,北京研发强度6%,较全社会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孵化独角兽企业91家,其中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估值超过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独角兽。受益于多个国家级大基金落地,北京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遥遥领先。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定位的上海,其多项核心数据紧跟北京,位居国内第二位。上海2021年投资案例数同比增80%,投资金额同比增66.4%,均大幅高于北京和深圳,在一线城市中排名居首。创新实力方面,上海专精特新公司数262家排名国内首位,独角兽企业有71家排名国内第二,小红书、哈啰出行等均位列其中。除了投资互联网、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热门赛道行业项目之外,近年来本地生活餐饮项目也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知名项目包括陈香贵兰州拉面、莫小仙自热火锅、新中式点心品牌虎头局等。

深圳作为国际创新之都,科技一直是其耀眼名片。截至2021年底,深圳登记注册的PE/VC管理人2316家,数量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2位;管理基金数量近7000只,资金规模1.52万亿元,均位列全国第3位。但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在国内长期领跑的深圳创投业近年来略显疲态,和京沪差距逐步拉大,2021年本土企业获得投资项目数量只有京沪的三分之二左右,资金规模约为其二分之一。随着越来越多内地城市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创投,深圳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为了改善当前局面,深圳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典型如今年4月发布的创投业新政,亮点包括加大对创投行业扶持力度、提高落户奖励等,并将激励政策覆盖创投产业“募投管退”全流程等。

总体来看,京沪深在各细分领域的绝对指标具有突出优势,但增速相比江浙和部分中西部城市则有所放缓,比如南京、成都、长沙等城市2021年投资金额同比增幅均超过100%,珠海、长沙、合肥等城市的投资案例数增长均超过80%,两方面均高于京沪深的增速。

此外,杭州凭借创投机构实力、活跃度、创新实力方面综合评分的优势,继续保持第四名的地位。2021年,杭州投资项目金额和增幅均高于广州,备案PE/VC管理人及基金数量(880家、1915只)则大幅领先于广州。广州近年来加大对创投的扶持力度,2021年以来新设立引导基金超千亿,累计目标规模近5000亿元,目标额超过杭州,排名国内第4。

第二梯队:差异化竞争各显优势

《报告》显示,第二梯队城市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研发实力,为双创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亦反映出符合创投发展的规律。

首先,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营商环境是创投发展的基础。第二梯队的城市里,重庆、苏州2021年GDP超过2万亿元,成都、武汉、南京等多城超过1.5万亿元,城市GDP总量、人均GDP、营商环境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其次,制造业“家底殷实”,成为创投业发展的沃土。例如,稳居第二梯队的武汉、宁波、青岛等,均为国内制造业重镇,宁波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排名国内第二,同时也是国内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成都、青岛等地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排名都在国内前十。

第三,持续进行研发与创新投入,为城市创投力提供源源不竭的养分。第二梯队城市研发强度平均为3.25%,例如,西安2021年研发强度为5.05%,仅次于北京和深圳,苏州、南京等城市的研发强度接近4%。

第四,以产业集群吸引创投集聚,差异化竞争各显优势。从第二梯队城市的创投案例来看,各城市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优势。例如,创投力连续两年排名第6位的苏州,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标杆城市,2021年末医药产业总产值超过2400亿元,和京沪并列第一方阵。同时,生物医疗也是苏州融资排名第一的行业,融资项目和金额分别为200例、200亿元,占地区总比例都在35%左右。

西部城市群里创投实力最强的成都,2021年融资项目约170起,排名国内第8位,融资额近200亿元,相比上一年大幅增长,游戏是成都创投的“招牌”项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成都有超过10家游戏公司获得了风险资本的投资,包括鬼脸科技、奇侠互娱、东极六感等。

中部城市长沙,作为美食和文娱之城,餐饮娱乐成为当地最活跃的细分创投板块。2021年长沙在餐饮食品领域的融资事件有10余例,占长沙年度融资事件的15%左右,总投资金额近百亿,文和友、三顿半、蛙来哒等多个餐饮品牌先后获得了融资。

典型城市合肥:创投与优势产业良性协同

合肥是第二梯队里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近年来因先后成功投资京东方、兆易创新、蔚来等项目,被称为“中国最牛投资机构”。《报告》显示,2021年合肥创投力上升1位,排名超过西安位居全国第12位和中部城市第2位。

合肥排名的提升得益于其创投活跃度、城市创新实力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全方位进步。2021年合肥融资事件248例,较上一年增长100%,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10位;退出项目61个排名国内第11位,其中通过IPO退出4个。截至目前,合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14家,数量仅次于京沪深等城市居全国第8位。

合肥的创投发展和地方政策支持密切相关,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成为很多城市争相效仿的样板。作为这一模式的引领者,合肥也不满足现状,去年底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政府引导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专项基金,聚焦支持合肥重点产业和科创企业发展。

有观点认为,合肥模式的成功是政府“敢投敢赌”的结果。事实上,除了政策和人才优势之外,注重投资项目和优势产业的协同效应是“合肥模式”得以成功的关键。例如,京东方进入合肥前,合肥已经是国内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京东方生产线落地有利于更好地和家电产业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技术水平并降低成本。而引入蔚来等车企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则是因为合肥原本就是传统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能够更好地利用当地优势,实现行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升级。

总体来看,内地城市创投力正在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京沪深等头部城市优势突出,中西部利用其产业和地域优势快速崛起。科技创新是当前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创投资金在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