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6日,2021年高考分数全部出分了。这几天,网络上热热闹闹的惊喜查分短视频已经销声匿迹,过线考生及其家长们已经从最初的喜悦中脱身,进入略感焦虑的高考志愿填报静默时期了。

从2740所院校的705个专业中,选择出陪伴自己4年甚至更久,乃至可能决定一生命运的那一个,能不慎乎?网络时代,从查分到查学校,从了解政策到填报志愿,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话题性极强的AI(人工智能)填报到底能不能帮上忙?又有哪些坑需要避开?这一切,都是考生和家长不能回避的问题。

填志愿是个技术活

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已经深度嵌入网络,这是我们的现实,高考考生也概莫能外。从去年开始,各大互联网企业就陆续推出了AI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今年,更有很多小程序加入。那么,AI到底能否帮到考生和家长呢?

据领科信息科技联合创始人、良田项目主理人杨宇良介绍,新高考志愿填报启用了全新模式,分为“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类型。不同地区考生所需填报志愿数目不同,最多的可达112个。“从时间上看,考生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填报几十个志愿。”杨宇良说,“这个工作量和信息量相当大。需要在短时间内清晰了解国内的大学及专业,同时还要精准匹配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并对未来的人生走向和职业规划有所前瞻性规划。所以,高考填报志愿的确是技术活儿。”

在互联网上寻找纷繁复杂的招生信息,确实如大海捞针一般令人迷茫。哪怕全家总动员奋力查找了好几天资料,也依然害怕会有所疏漏而与好大学失之交臂。

AI志愿填报应运而生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利用,能尽可能降低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不对称。杨宇良认为,特别是在新高考政策推行后,平行志愿数量陡增,且往年数据不足以直接参照的情况下,考生表面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却因为缺乏数据支持导致极度焦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痛点,像阿里夸克志愿填报、极志愿、百年育才、腾讯新高考通、百度AI志愿助手、联通U选助手等AI辅助填报工具才应运而生。使用这些工具,不用翻阅厚厚的高考报考指南,就可以查看各个大学的分数线、开设专业、招生计划、就业去向、校友口碑等详细信息。

据介绍,智能填报原理很简单,一般是拉取某个省份近三年有招生的学校的录取情况,根据算法将数据整理出来,给出一个建议。杨宇良指出,使用AI填报高考志愿工具,关键是要关注其数据质量、模型算法、智能模拟、匹配程度、实操反馈等因素,可以作为实际填报的参考。

数据来源无特殊渠道

AI辅助填报需要相关大数据的支撑。很多网上咨询机构总是号称自己有特殊的信息来源渠道,以此诱骗考生和家长花钱。6月16日,教育部发布预警称,每年高考工作中,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机构或个人并不掌握任何特殊的内部信息。

业内人士指出,网上不少志愿填报服务企业号称自己掌握家长和学生不曾掌握的内幕,拥有“大数据卡”,能查到考生在本省的排名以及各大高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以此收取天价志愿咨询费。其实,这都是利用信息差,替你整理了一些“网上都查得到的信息”。

高考大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五种:一是院校库,二是专业库,三是分数线,四是录取位次。填报软件依据的大数据多来自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等平台上的公开信息,对于有些广告宣称的“内部数据”,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反诈民警高山警官说:“这就是忽悠!”

AI填报主要是拼算法

据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师徐英峰介绍,目前流行的AI填报规则,大部分都是采用位次法和线差法,结合MBTI与霍兰德模型以及学生的分数和名次,然后根据近3年的情况给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杨宇良认为,AI填报软件主要是拼算法。除了985、211、双一流之外,还有大量高校需要个性化的推荐和选择。因此,一份合格的个性化高考志愿表单,既要结合考生高考成绩,还要兼顾到考生兴趣、城市偏好及个人发展等综合因素。随着新高考政策不断更新,在缺乏往年数据参照的情况下,更考验AI智能推荐的技术含量。

记者调查发现,考生和家长对于AI填报的辅助作用还是认可的。虽然AI志愿填报软件的价格动辄千元,但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通过志愿填报辅导或辅助软件获取志愿填报信息的比例为32.2%,比去年同期高了4个百分点。

人工咨询要谨慎

面对新高考等政策,很多考生家长存在个性化咨询需求,但高考咨询行业不规范,鱼龙混杂,存在灰色地带,特别是与利益挂钩,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现象。

据高警官介绍,辅导填报志愿“规划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质量也难以保证。有的宣称“从业数年”“经验丰富”的“名师”,可能只参加了三四天培训就速成上岗;那些号称“熟知招录规则”“了解院校和专业”的“专家”,则可能只是利用课余时间短期兼职的大学生。记者武晓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