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人终于等来了国庆档的爆发。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档(10月1日—7日)总票房突破43.84亿元(含服务费),总出票9357.6万张,观影人次达1.03亿,放映场次244.6万场,总票房位居中国影史国庆档第二。
回顾疫情前国庆档票房历史,最高国庆档票房为2019年的44.6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国庆档平均票价为46.8元,仅次于今年春节档48.8元的平均票价。
“虽然今年国庆档整体收获的票房看起来比较乐观,但是分化十分明显,光是《长津湖》就占据了大部分票房份额。”10月8日,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表示,一家独大的高票房背后,不一定能够呈现电影行业的复苏,也不代表电影行业的欣欣向荣。
热门档期背后,影视资本博弈激烈。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1年国庆档影片的出品投资方依旧众多,有近90家头部以及中腰部企业。包含博纳影业、万达电影、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中国电影、上海电影、阿里影业等在内的头部影视、院线及在线票务平台。
主旋律题材票房亮眼
今年国庆档,吸睛最多的是主旋律影片《长津湖》。截至10月8日,《长津湖》在档期内打破14项影史纪录,并成功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十位。
猫眼数据显示,该片上映首日便有2.05亿元票房,超过400万观影人次,截至10月7日,更突破34亿元票房,多达6900万观影人次;在单日票房上,《长津湖》档期连续稳居第一,排片量也升至47.7%。
10月7日,“长津湖上映7天票房持续逆跌”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逆跌原来是股市用语,一般指在大盘普遍下跌时,某只个股逆市上涨的现象。用在《长津湖》的票房表现上,指该片在国庆档期中,随着时间推迟,票房本应呈现逐日下跌,但《长津湖》依旧维持上涨。
△数据来源:猫眼
国庆档票房排名第二的《我和我的父辈》,共收获超过10亿元票房,超过2400万观影人次。该片与《长津湖》同为主旋律题材影片,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
从票房数据上看,国庆档共有8部影片上映,《长津湖》与《我和我的父辈》瓜分高达超过95%票房,尾部影片劣势十分明显。除《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位列票房第三,累计票房4534.19万元,其余5部影片票房占比不足5%。
“这样的票房占比差距太夸张了,从没有见过。”10月8日,一线院线资深人士刘浩(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制作、强阵容影片想看的人太多,其他影片很难得到更多排片机会,何况就算增加排片,上座率也不一定能够保证。
10月8日,易观互娱行业中心高级分析师李思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主旋律题材内容质量不断提升,未来几年,这部分影片依旧是电影市场的主力。”
主旋律影片之外,今年国庆档,动画影片则在数量上“取胜”,共有5部,但票房却成为“炮灰”。
排在第三的《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票房不足5000万元,票房占比不到1%。截至10月8日,其他4部动画影片合计贡献仅约1.0亿元票房。
《五个扑水的少年》是档期中唯一的青春励志电影,虽然豆瓣电影评分为7.3分,仅次于《长津湖》的7.6分,但票房差距悬殊。截至国庆档,《五个扑水的少年》票房约3700万元,票房占比仅0.7%,排名第五。
此前,或因票房压力,《五个扑水的少年》导演宋灏霖在直播平台深夜直播宣传影片,但因直播数据惨淡,连麦被网红主播拒绝,一度引发热议冲上微博热搜。
影视企业抱团
随着国庆档票房格局已定,各影视企业的“收成”也基本有了定数。
《长津湖》对外宣称投资13亿元,包含博纳影业、中国电影、阿里影业等十余家公司参投。9月25日,博纳影业董事长、《长津湖》总制片人于冬曾在首映礼公开表示,《长津湖》是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电影。
猫眼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上午9时,《长津湖》累计分账票房为32.02亿元,其中,片方分账占比39.13%,即12.53亿元,影院分账占比52.27%,为16.74亿元。按照票房三倍于成本才能盈亏平衡的一般规律,《长津湖》票房至少需要达到40亿元以上才能真正回本。
博纳影业是《长津湖》的主要出品方,自2016年从美股黯然退市,多年数次冲击A股,目前处境仍然艰难。近日,于冬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透露,作为一家集投资、发行、院线管理及影院放映业务于一身的电影集团。“博纳在2020年疫情期间,收入微乎其微。”
这也就意味着,《长津湖》虽然票房亮眼,但由于投入成本高,大概率仍难以实实在在帮博纳影业一把。
《我和我的父辈》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出品方及联合出品方多达35家。其中,中国电影、开心麻花影业作为主要出品方;上海电影、阿里巴巴影业、新丽传媒、万达影视、华谊兄弟等均为联合出品方。
△制图:时代周报
主旋律电影成为档期热潮,但这类型影片成本投入较大,如何收获能够覆盖成本的票房,成为业内难题。
“未来五年,电影行业要拍摄50部主旋律题材影片,这些影片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今年6月,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坦言,数十部主旋律题材影片,至少需要150亿~200亿元的投资。“如果电影企业不能制作出好口碑的电影,这些影片的拍摄难以为继。”
高成本投入之下,不难理解多数资本联手的必要性。
在向凯看来,电影行业发展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热门影片背后有数十家公司参与制作的现象将变得常见。“这是抱团取暖、共同过冬的方式,如果赚钱,都能分一杯羹,如果亏钱,也能减少风险。”
“影视公司共投影片成为行业惯例。”李思佳表示,特别是在热门的国庆档期,票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各影视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
从业绩上看,受疫情及行业趋势影响,多数影视公司发展还未走出“寒冬”。
2021年上半年,万达电影、万达电影、光线传媒、中国电影等影视企业业绩相对有所上扬,但北京文化、华谊兄弟等曾经的龙头公司业绩依旧惨淡。北京文化甚至在今年被停牌,成为“ST北文”;华谊兄弟营收不足10亿元,净利润1.06亿元,扣非净利润仍为负,亏损达2.27亿元。
截至10月8日收盘,国庆档期结束首日,除万达电影、华谊兄弟等影视股收涨2.92%、1.15%;多数影视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上海电影分别收跌6.00%、3.6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