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外卖马上到了,请查收……”亮眼的工装加身、走路生风的外卖骑手,为我们送来了美味的餐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他们已然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角色,常常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护胃队”。
如今,这部分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当前我国外卖骑手的规模已达770万人。实际上,人们点餐用餐的时间,恰恰是外卖骑手最奔忙的时候。他们温暖了我们的胃,自己却不能踏实地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常常是等到城市的饥饿偃旗息鼓时“简单对付几口”。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北京市人社局一位副处长体验了一天送外卖的工作后,累瘫在马路边。当天,他跑了12个小时,只送了5单,赚了41元,直言:“太不容易了,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对他而言,这是一次心酸的体验。而这种心酸,却是每一位吃这碗饭的外卖骑手每天所必须面对的生活困境。
如何加强对外卖骑手的劳动保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段时间以来,从全国总工会、人社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到全国总工会制定《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再到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8部门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一批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顶层设计”密集出台。
这些重磅级政策指向同一个目标:健全劳动报酬、休息、职业安全等制度,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权益“防护网”。
事实上,为解决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所面临的实际生活难题,工会部门近年来持续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一间间职工暖心驿站和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出现在不少城市的街头巷尾,为外卖骑手提供饮水、就餐、如厕和休息等贴心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建起了方便户外劳动者用餐的平价食堂,不少企业、餐饮商家与平台合作,为外卖骑手提供“员工餐”“优惠餐”以及休息、充电的场所,熨帖他们的心和胃。
我们期盼着,这样暖心的举措再多一些。愿每一位外卖骑手也能被温暖“护胃”。(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