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群居动物,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本性与常态。可在科技进步、信息发达的当今,一些人却患上了“社交恐惧”,他们在社交时会感受到不适、害怕和焦虑。
有专家指出,社交恐惧症的问题不是不社交,而是恐惧。剖析“社交恐惧”本质,实际上是在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所产生出的明显害怕或焦虑。
这通常是始于童年或青春期的常见心理障碍。当下年轻一代独生子女居多,楼房耸立打破了过去邻里无间的状态,年幼时他们的社交频率就远不及上一代;成长过程中又正逢互联网兴起,社交软件普及,年轻人越来越呈现“线上狂欢、线下沉默”的状态。“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这种“逃离”心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认知加工偏差。即在面对社交人群时会夸大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或者对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消极的解释。
但事实上,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你的一举一动,更不会觉得你很糟糕。切忌盲目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并由此制造出无端的焦虑。
化解破解“社恐焦虑”,首先要走出手机依赖症,提高自身的社交自信、社交勇气和社交本领。社交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态。回避、抗拒,不过是自欺欺人。要多告诉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社交活动,进而拥有更积极的情绪。
家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积极引导,培养其树立正确社交的意识和自信心,以平常心待人对己,比如要友善地对待别人,在帮助他人时忘却烦恼、证明自身价值;不要拿自己弱点和别人优点相比,过于自大和盲目自卑均不可取,等等。(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