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多位居住在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内的群众反映称,当地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一味强调清洁,而忽视取暖效果,甚至采取禁止烧柴、封堵炉灶等极端手段,导致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众挨冻。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委区政府表示全面深入反思,深刻吸取教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问题解决。

推进清洁取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举措。但国家相关部门也多次强调,杜绝“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群众取暖。

工作方法的问题暴露出的是作风问题。古城内禁止冒烟的规定、强行封堵炉灶“一刀切”的做法,是片面追求数据好看的思维作祟,是不务实的作风使然,人为制造了环保与民生的“对立”。文件上没有禁止烧柴取暖,操作上却不顾实际情况管控“加码”,本质上也是一种懒政、惰政,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山海关古城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老城区,存在着老人多、平房多、生活困难家庭多的“三多”现象。当地对外宣称,制定补贴方案,推动电力改造,还建立了包联帮扶制度,看上去考虑周到,但实际上取暖器效果不佳、电费难以承担,即使给予电费优惠和相应的改造补贴,一些群众还是承受不起。工作做了,但还不够到位,操作中的不细致、不精当,破坏了好政策的初衷,让群众挨了冻,寒了心。

环保与民生两者之间并非不可兼顾,关键在于如何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精细化地解决实际问题。推行清洁取暖是为群众着想,要以让群众过暖冬为前提,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充分考量群众的具体情况、客观实际、现实需求。特别是困难群众,要针对其生活条件、经济能力、日常习惯等制定措施与方案,首先考虑他们的困难和不便之处,于精细之中照见“民生温度”。

环保要大力持续推进,民生需求也不能“打折”。两者之间如何平衡,考验治理能力与水平。保障每一位群众温暖过冬,才能让好政策有力度、有温度。 (余姝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