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一切都在变。几十年间,从早婚早育到少生优生,再到晚婚晚育乃至不婚不育,国人的婚育选择随着社会的包容与开放、个人价值观的改变以及职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在不断变化,三孩政策出台后,生育又多了一个选项,生一个、两个还是三个?

结婚生育虽是私事、家事,但人口问题却是国家大事,事关国家是否有发展后劲、民族能否绵延昌盛。我国从需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到面临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人口形势仅仅经历两三代人已完全不同,国家政策也随之改变,从倡导“一个不少,两个正好”到独生子女政策,再到如今的二孩、三孩政策,人口战略的重大调整,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显然,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个人的婚育选择已被赋予更高层面的意义,蕴含着时代赋予的责任,乃至使命。这道选择题怎么做,需要有跳出个体思维的大局观,有从小家上升到国家的大情怀。

就个人而言,结婚生子是人生大事,跟谁结婚,要一个什么样的婚姻,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婚育选择会对人生构成重大影响。所以,婚育题本质上也是一道人生选择题。成熟的人在走进婚姻和生育之前,会先解决一个重要命题:“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简约还是丰富,事业至上还是家庭为重或者事业与家庭并重?追求自由无羁、潇洒享乐还是愿为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让渡一部分自由与享乐?答案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人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虽然国人结婚生育的意愿有下降趋势,但迄今为止,不婚不育或甘当“丁克”,依然只是少部分人的选择,绝大多数人还是将结婚生子、家庭美满视为人生幸福的重要部分,按部就班地走进婚姻,生儿育女。这在奉行特立独行人生观的人看来,或许显得平庸,不过是从众选择而已,的确,从众心理难论好坏,但就组建家庭、绵延后代这件大事而言,几千年来始终是绝大多数人认同并遵从的行为,家庭的价值于个人、于社会都毋庸置疑,这件大事上的从众选择,已被历史证明是最趋利避害、也是风险最小相对安全的人生选择。

这样的选择,在如今国家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希望保持人口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更有了不同以往的价值。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国永远大于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始终是社会共识。个人人生价值的发挥和人生幸福的获得,根本上都仰赖于国家与民族的兴盛,结婚生育,能为国家发展、民族昌盛尽一点力,担一点责,也是赋予人生更大的意义。

家国情怀可以成为人生的重要支点,结婚生育也能让自己有更多更丰沛的人生体验。经营婚姻固然不容易,养育孩子更是耗费精力财力,但孤独时有伴侣陪伴,寂寞时有孩子的欢声笑语,家庭能给人最踏实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无论选择那条路,都有苦有乐,充满未知的风险。自由潇洒、恣意享乐虽然轻松,但难免孤独与空虚;拖家带口、负重前行虽然辛苦,但能相互扶助、一路有亲情相伴。酸甜苦辣皆是人生滋味,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在和伴侣共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个人的成长与成熟可能更超乎想象,对幸福与快乐的感知也更为深刻。

奋斗与打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无数年轻夫妻为事业、为在大城市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而拼搏,为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而呕心沥血,奋斗的艰辛让人同情,也令人感佩。无论结果如何,这也是一种足以自傲的奋斗,人生要进取,总要有目标和希望招手,为国家、为家庭、为孩子,都是人生前行的动力。记得20世纪80年代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爆火,虽然小说本意是生命中很多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事,发生之后的结果却往往让人无法承受,但许多人也将此引伸为抛弃责任一味享乐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由此对人生的责任与意义有另一番感悟。的确,人性与人生的复杂,年轻时往往难以有深刻地认识,奋斗的代价也难以估量,但进取与奋斗始终是被推崇的积极人生观,“躺平”的人生态度或许让人轻松自在,但多少有消极的意味。

选择积极的人生观,包括婚育观,对时下的年轻夫妻而言,固然需要更多的付出,但在为抚育孩子辛劳了大半辈子的许多老人看来,年轻时的付出如今已成为人生的慰藉和老年生活的支持。曾听一位将近60岁的老人感叹,她觉得养育孩子的最大收获,是让她能从儿女那里获取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有人在住进医院的那一刻,看到孩子在身边忙碌陪伴,才感到当初的付出是多么值得。更有许多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翘首以盼孩子的探望以慰孤独。所以,活在当下并不意味着无视未来,多子虽然并不一定多福,至少会让老年生活更踏实更有依傍。

无论是时代赋予的责任,还是对家庭幸福、人生美满的追求,抑或为未来生活计,秉持进取的人生观、积极的婚育观,都是于国有利、于家有望、于个人成长有助的价值取向,也是不负时代的人生姿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