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开发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几十年来,吉林省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全省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现吉林省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即日起,中国吉林网推出《加快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吉林日报》截图

今天话题关注:高质量发展下的长春“开发区”。

几天前,吉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以视频形式召开。

这次会议节点“特殊”,是在我省兴办开发区30周年之际召开的大会。同样,会议意义很重大。

这是吉林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强劲引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一次再部署。

会上,一个细节引起中国吉林网的关注。

在交流发言环节中,长春市作为代表之一,围绕“开发区”率先发言。

期间,与长春开发区有关的一组数据颇受关注:

2020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占长春市比重达到72.3%、72.2%、77.3%;占全省开发区比重达到69.6%、57.1%、61.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开发区对于长春发展贡献“分量”十足!

那么问题来了,长春在加快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中有哪些大动作?对未来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突破?为进一步聚焦长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状,中国吉林网进行了一次延伸再观察。

先看几个与开发区有关的“片段”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德贤路666号,一座造型现代地标建筑格外吸睛。

巨型LOGO下,中韩城市馆“点出”了建筑的名字。中韩城市馆作为中韩两国开放合作平台,承载着中韩两国,文化、经贸等多方面的合作。

行走在馆内,韩国城市馆、国际商品展销馆、跨境商品数字化服务中心、全球企业馆、商务会务中心等功能区,逐一映入记者眼帘……

“中韩城市馆现已与韩国121家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产品种类650种,绝大多数韩国企业的产品都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吉林省长韩时代会展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伶告诉中国吉林网,为了更好地服务韩国企业并帮助其在中国市场找到销路,今后会根据产品特性品类不同,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帮助韩国。

企业在国内开拓市场。

如何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历来备受关注。

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就将思考转化为现实

来到吉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时候,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根据计划,预计12月公司将投入运营。

吉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佟存柱介绍,“企业将聚焦半导体激光器、激光芯片的研发和生产,目标是解决国家‘卡脖子’激光芯片问题,作为振兴吉林的新动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

接下来,将视线移到长春兴隆铁路口岸。

此刻,工人们正繁忙地往集装箱装货,这批货物是将出口俄罗斯的三一重工货物。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的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是吉林省中欧班列(长满欧)以及国际铁路联运(长珲欧)的运营平台公司。

来自该公司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中欧班列“长满欧”是8170标箱,同比增长4.48%,对外通道稳定运营。

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玥表示,“长满欧”走出了长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一步。目前,公司现已完成“公空铁海”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围绕综合保税区,有效地打造了“东北亚国际多式联运中心”。未来,依托多式联运网络,将打造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物流枢纽。

百亿企业再发力!

在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大厅,一台具有28项创新技术的“智能座舱”,闪亮的外型,“高大上”的功能,吸引着大家的注意。

自2016年,该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大关,持续逐年超百亿,呈显出稳步攀升的趋势,带动社会几十万人的就业……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几个“片段”,勾勒出长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

事实上,近年来长春加快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故事比比皆是。一些成功做法已经在更大范围内开花结果。

中国吉林网一组在采访中获悉的“干货”,就诠释了这一点。

高点站位抓规划。长春市确定综合排名提升、项目建设提质、产业集聚提效、园区功能提级“四提”目标,突出主业、集成政策,推进北湖科技园等一批百亿级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了各级各类开发区高效协同发展格局。

创新发展聚动能。强化开发区创新引领作用,加强与一汽、华为、吉大、光机所等大校大企大所合作,组建红旗、数字经济等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落位经开,积极打造环吉大双创生态圈,摆渡创新工场模式成为“双创”典型。持续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规上市”,开发区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200户,占长春市60%。制定《长春市科技创新条例》,支持开发区向现代创新型产业园区转型,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生态。

产业集群强支撑。坚持开发区产业主力军定位,以长春新区、经开、净月、汽开、中韩示范区为依托,推动省级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优势互补,着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和高端装备、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能源、文旅6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丝尔科红旗跑车、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万达国际影都、国药新冠疫苗、中韩城市馆等一批重大项目落位建设,长春市130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中,开发区项目数量和投资占比均超过70%,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深化改革优环境。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完善机制、提升效能。在长春市开发区推行“管委会公司园区”管理模式,推行“大部制”改革,构建起“大经济、大商务、大建设、大管理”行政体制,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能,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个典型案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向各级开发区下放行政权力2000余项,“最多跑一次”“标准地承诺制”“证照分离”等举措在全省推广,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长春获评提升最快的10个城市之一。

全面开放促合作。发挥开发区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发区内外资和进出口额分别占长春市的80.5%、88.5%、98.7%、87%,超过全省50%以上。面向国际,重点打造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兴隆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前沿窗口,积极推进中德、中俄、中白、中古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长满欧”“长珲欧”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今年“长春-法兰克福”航线正式开通,开启了东北地区中德货运空中通道先河。

面向国内,抓好与天津、杭州对口合作,依托净月、长春新区等建立了吉浙服务业合作发展示范区、津长双创示范基地、津长产业合作园等一批合作平台。

面向省内,以5大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全面深化与各市州对接合作,推动“一主”优势加快转化为“六双”动能。

锚定高质量,跃迁正当时!

当下,长春振兴足音铿锵,开发区强劲动能留给外界无限想象。站在新起点,未来的模样,着实令人期待……

(文章来源:中国吉林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