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已呼之欲出。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6日发布了关于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公示称,中国人民银行受理了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如果获得央行批准,钱塘征信有望成为继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之后第三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
本次钱塘征信的股东架构中,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5%,并列最大股东。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个零售端市场或消费金融对个人征信高度依赖,市场需求极为旺盛,需要进一步丰富市场主体,同时让有能力的机构在市场当中更规范地参与竞争。后续来看,个人征信业务牌照或将持续落地,以进一步丰富市场主体,促进征信业务、征信体系更加规范发展。
钱塘征信有望摘得个人征信牌照
继百行证信、朴道征信之后,钱塘征信有望摘得个人征信牌照。
钱塘征信将落地杭州,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其主要股东及所持股份情况显示,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5%,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二者并列为最大股东。此外,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5%,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持股6.5%,杭州溪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0%。
央行在公示文件中同步披露了拟任职的董监高人员名单。
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在业内人士看来,钱塘征信的受理,说明我国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这意味着整个征信管理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各类金融机构在零售端开展消费信贷、零售金融等业务,大量使用基于数据的各种征信服务,但并没有征信牌照。
近年来,央行持续规范国内征信业务。央行9月30日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对征信业务全流程进行更为具体的规范,并进一步强化了对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的合规要求。
当时,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颁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是为了更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征信业发展趋势。办法将信用替代数据纳入信用信息范围,而缺乏信贷记录的“白户”或“准白户”(主要是小微企业、刚刚工作的个人)此前多因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享受到正常的金融服务。对这部分群体而言,非信贷的替代信用数据将发挥更大作用。
尽管多年来个人征信牌照发放一直极为谨慎,但市场认为,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及需求较大。曾刚认为,整个零售端市场对个人征信高度依赖,而零售行业或消费金融是整个金融业或者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在这个情况下,仅仅两家机构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所以需要进一步丰富市场主体,同时也让有能力的机构在市场当中更规范地参与竞争。”
曾刚表示,后续个人征信业务牌照或将持续落地,以进一步丰富市场主体,促进征信业务、征信体系更加规范发展。
与央行征信体系形成互补
目前,市场已有两家获批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
公开信息显示,百行征信是国内首家获得牌照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成立于2018年5月。天眼查信息显示,百行征信大股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其他股东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等。
根据百行征信今年年中披露的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30日,百行征信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收录2.2亿人信息,较2020年底增长36%;“客户白名单”等新老产品总的日调用峰值近700万笔,所有产品累计调用突破8.5亿笔,半年产品调用超过去年全年规模。
截至6月30日,百行征信累计拓展法人金融机构2160家,基本完成与主要金融机构的渠道搭建,已与1338家机构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和产品服务协议。
朴道征信是继百行征信之后,第二家获准设立的全国性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2020年12月28日,朴道征信获得央行颁发的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于北京朝阳自贸区注册成立。
朴道征信的股东包括: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5%)、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7.5%)、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7.5%)、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5%)。
今年9月,朴道征信董事长赵以邗表示,朴道征信与人民银行征信、百行征信之间是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关系。朴道征信力图通过市场化机制,采集个人信贷信息以外的信用替代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对个人的信用状况做出判断,帮助金融机构触达客户、识别客户、判断客户,帮助缺乏信贷记录或只有少量借贷记录的人群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赵以邗说,当前中国有大量个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任何信贷记录,又有资金需求,但银行却不敢放贷,这就是朴道征信要解决的痛点。“这些人尽管不跟银行打交道,但会跟购物、外卖、出行等平台打交道,我们综合这些行为就可以为用户画像,并将画像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再根据这些信息筛选出合适的客户。这既让信用‘白户’获得信贷支持,实现普惠公平,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筛选用户的成本和放贷风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