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减”后首个长假孩子们的时间去哪了?(主题)
补习少了,玩乐多了,有家长焦虑了(副题)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实习生 张慧敏 田欣妍
“十一”假期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长假,教育部规定,法定假期不得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给孩子们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羊城晚报特别发起“‘双减’后第一个长假,孩子们的时间去哪了”问卷调查,5337份问卷数据显示,孩子们作业少了、学科类培训明显减少、体育锻炼和阅读的时间多了,但有21.4%的家长变焦虑了。
相关人士建议家长们,让孩子自由发现、探索自己的兴趣,对世界有广泛的好奇心;要注重体育锻炼、培养孩子强健的体魄,从体育运动中锻炼意志,未来有体力应付学习和竞争。
大部分孩子劳逸结合
此次共有5337人次填写了调查问卷。其中,98.2%为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其余为初高中生。“双减”后的首个长假,孩子们的时间怎么安排?数据显示,孩子们轻松多了。14.5%的孩子外出旅游,高达79.1%的孩子部分时间学习、部分时间娱乐,1.5%的孩子参加了素质类学科培训。
从时间安排来看,参加素质类培训的孩子最少,更多的孩子选择了劳逸结合。数据显示,假期里完全没有学习、天天都在玩的孩子有5.1%;天天都在学习、基本没有娱乐的占0.9%;娱乐时间多于学习时间的占62.3%;学习时间多于娱乐时间的只有4.4%。看来,大部分孩子是真的减负了。
超七成孩子完全没补课
“双减”的两大任务,一是减作业,二是减校外学科类培训。这个长假,有4.3%的孩子参加了学科类机构培训,71.4%的孩子完全没有参加任何类型培训。
“双减”后的长假有何不同?64.9%的孩子作业变少了,58.2%的孩子玩乐的时间变多了。17.2%孩子学科类学习变少了,25.4%的孩子体育、艺术、科技等素质类学习增多了。但是,依然有极少部分孩子(3%)的作业不减反增,玩乐时间和素质类学习也变少了。由此可见,“双减”减掉了大部分孩子的作业负担。
家长有焦虑有“佛系”
“双减”后,家长的心态有何变化?数据显示,58.6%的家长表示不受影响、没有变化,有21.4%的家长则是变焦虑了,19.9%的家长相比以前反倒更加佛系了。
相关人士建议,对“双减”感到焦虑的家长不妨仔细分析如今的教育生态。去年是“公、民同招”第一年,密考路堵死;今年“双减”政策出台,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要求,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就是说,名校与民校即将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