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市中小学课后服务2.0版上新(引题)

升级了:“托管+拓展”(主题)

成都日报记者 赵子君

昨日,成都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托管+拓展”课后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标志着成都市中小学课后服务2.0版全面开启。

2019年初,备受关注的《成都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正式出台。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课后服务迎来“升级”。那么这个2.0版政策到底“升级”了什么?

“纯托管”升级为“托管+拓展”

此前延时服务主要以课后托管为主,如今上新了“拓展”的理念。《通知》明确,成都市中小学将全面实施“托管+拓展”课后服务模式:

“托管”指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原则上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拓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为学生提供文艺、体育、劳动、阅读、社团等兴趣课程,让学生开拓兴趣。二是学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解决孩子学习“跟不上”“吃不饱”的问题,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同时支持学校因材施教分层开展学生学习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

不仅如此,“成都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负面清单”也进行了全面优化,强调学校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假期托管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不得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

“放学即延时”升级为推行“5+2”模式

为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成都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开展2小时以上。

《通知》还明确,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17∶30,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灵活安排。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提供或联系提供托管学生晚餐。支持初中学校在工作日晚上开设晚自习班,非寄宿制学校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00。而高中学校则可参照义务教育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

那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课后服务吗?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课后延时服务”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制参加。学校要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不能强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每天都参加两个小时以上。每个家庭可根据家庭实际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发展需求等有针对性地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升级”后的政策专门明确了“成都中小学课后服务实行弹性离校制度”。学校可结合实际,安排不同年级学生分批结束课后服务,错峰离校。根据家长申请,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可以在课后服务时间结束前离开学校。

“只服务课后”升级为三个“延伸”

《通知》提出,支持学校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提供或联系提供托管学生晚餐。支持托管服务向假期延伸,具体而言就是支持学校、社区、青少年宫、科技馆等参照暑期托管模式探索开展周末、假期托管服务,服务内容以素质拓展为主,不得组织集体补课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明确支持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可向晚自习延伸。那么初中学校都要开设晚自习吗?“初中学校开设晚自习服务,要本着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则,基于学校自主、学生自愿前提,主要为部分确有需求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场地和条件,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个别辅导、自学指导、学习答疑等,不得强制要求所有学生参加,不得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寄宿制初中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00,并根据家长申请允许学生早退;寄宿制初中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

“摸索前行”升级为五个常态机制

相较于此前在“摸索中前行”,2.0版本的课后延时服务政策还完善了保障、监督及激励等五个常态化机制,包括准入退出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质量监测机制、师资共享机制、教师激励机制,实现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准入退出机制方面,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方面,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导致公用经费增加的,同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加强经费支持。课后服务收费应遵循“家长自愿、成本补偿、非营利性”原则,中小学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收费参照本区域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相关收费标准执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课后服务费用。

师资共享机制方面,区(市)县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鼓励教师在课后服务时段跨学校走教,促进优质师资共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