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3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办。3日,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CMO张文鹏在参与金融科技主题会议圆桌论坛上表示,佳格天地主要是一家金融科技类企业,一方面着眼于农业信贷实际业务场景,综合大数据、卫星遥感、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手段,从基础信息采集入手,汇聚卫星遥感数据、农作物数据及气象数据等多源数据,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农贷风控新模式;另一方面则服务于头部银行的资产管理。
“去年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帮助合作伙伴解决贷款用户的非接触式征信问题,实现了降本增效。此外在头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领域,我们一方面解决潜在的逾期风险,另一方面则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差旅不便,所带来的资产管理等难题。”他指出。目前国内部分头部银行还借助佳格天地的天空地一体化数据,研发新型的宏观量化指数产品。
在张文鹏看来,当前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所遇到的三大挑战,主要是合规性,安全性、场景化适应性。所谓合规性与安全性,主要是金融机构所使用的数据与科技手段都要满足监管要求,场景化适应性则指很多创新型金融产品或新型金融科技技术从诞生转变成行业通用规则,或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前提是它们能适应相应场景的实际需求。
“我们注意到,上一代消费金融产品从诞生演变成行业通用,大概经历了约10-15年发展历程。我们希望随着金融科技进步,以及市场对金融科技的认知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新型金融科技产品从诞生演变成行业通用,只需5-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张文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爆发后,基于卫星遥感的影像技术日益在农业信贷领域的使用日益普遍,似乎令新型金融产品从诞生到行业通用的孵化时间进一步缩短。
张文鹏对此表示,这背后,是传统业务模式中,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群体普遍存在信用状况评估难、缺乏有效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导致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时往往面临业务量难提升、不良率偏高等问题,且展业过程存在较高的服务成本,这些问题在农业信贷领域表现尤甚。
“因此,佳格天地致力于汇聚卫星遥感数据、农作物数据、气象数据等多源数据,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的农贷风控新模式。”他指出,在这个模式下,银行可快速调取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与分布位置、种植作物类型、该土地历史产量等数据,从人、地、物、时、事多维度对贷款农户进行评估,形成科学的还款能力评估体系与风控模型,进而实现贷前资产评估、贷后风险把控。此举不仅能够解决银行放款难、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还能在农村地广人稀的业务场景中极大地节省银行人力投入,帮助降低服务成本。
“我们也注意到,这项金融科技技术比较新,因此某些金融机构对此的认识程度还不是很高。未来,如何让这些新金融科技应用更好地接地气,更好地实现场景化适应性,以及通过标准化的嵌套服务融入普惠金融产品里,都是金融科技机构需要解决的新挑战。”张文鹏坦言。未来,无论是数据应用,还是科技应用,都与金融业务发展呈现相互交替演进的过程,我们希望下一个金融科技的迭代升级时间,能够少于五年。
“此外,佳格天地期待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与农业农村的丰富服务经验,帮助银行在农业农村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中缩短技术、数据与业务的融合周期,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范围。在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最大化发挥普惠金融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助推作用。”他强调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