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组成员、远望智库数字大脑研究院院长、腾云智库专家)

近日,Facebook更名Meta,使得元宇宙的热度进一步在科技领域升温。虽然到目前为止,元宇宙尚未有统一定义,但3D、三维沉浸式、虚拟现实、VR和AR是其中最突出的关键词。元宇宙的本质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爆发?是产业发展必然还是炒作,它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面对一个新爆发的科技概念,有必要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世界数字大脑的发育与元宇宙的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世界科技生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脑特征,诸多前沿科技的出现,也包括这次元宇宙的爆发,可以看做是世界数字大脑各个神经系统不断发育的产物。

世界数字大脑(系统)是互联网大脑模型与智慧社会建设结合的产物,是城市大脑全球化后产生的类脑智能系统。在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共同参与下,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云机器人和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下,数字神经元网络和云反射弧将是世界数字大脑建设的重点。2019年出版的《崛起的超级智能》绘制了一幅世界数字大脑的发育示意图,预言在混合智能和云反射弧之后,世界数字大脑的思维空间和梦境空间将成为新的热点。而它们与元宇宙存在着密切关系。

作为一个类脑复杂巨系统,世界数字大脑的思维空间和梦境空间将在大数据、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成熟。元宇宙从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思维空间和梦境空间的产业化名称。

数字空间如何进化形成元宇宙

2020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了“全真互联网”,指当互联网变得“全真”时,借助VR、AR技术,可以逼真还原身临其境般的体验。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发,Facebook宣布改名为Meta全面进入元宇宙;在11月3日召开的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首次就“全真互联网”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享了一些最新进展;此前,字节跳动高价收购了国内VR行业头部厂商Pico。

由此可见,社交网络巨头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涉足元宇宙领域,这说明社交网络与世界数字大脑思维和梦境空间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网络数字空间演化示意图(如图1),1969年互联网诞生,元宇宙的实现有了全球化的软硬件基础;到2004年,社交网络兴起,数字空间中,数字人(个人用户空间)与数字人可以进行信息交互,形成社交网络和社交关系;2013年,虚拟现实成为产业热点,但由于VR眼镜不成熟,产业和企业没有做好准备,热潮退去,数字空间向三维阶段进化的第一次努力失败。

图1 网络数字空间演化示意图

2021年,元宇宙兴起,其核心目的是引导社交网络为核心的数字空间进化到三维化的数字人和数字环境,形成一个世界统一的沉浸式体验的三维数字世界空间。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场景既可以是现实世界的镜像,也可以是创意设计出的数字想象世界。元宇宙的兴起可以看做是数字空间向三维化阶段进化的第二次尝试。

从以社交网络为核心的数字空间发展看,元宇宙是社交网络从人与人的社交,发展成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大社交网络后,其构成的数字空间从二维向三维进化的产物。目前,关于元宇宙的社交、商业影响现实等特征,在大社交网络中都能找到,唯一欠缺的是三维化和沉浸感。

元宇宙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元宇宙在产业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与它的确存在革命性、颠覆性的未来趋势有关。当前万物互联与万物交互刚刚萌芽,短视频社交初步成熟,但从科技的发展节奏看,元宇宙跳过了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数字空间的基础,社交网络还没有完成向大社交网络的进化。数字空间依然没有为全面从二维进入三维做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人类进入元宇宙时,在脑和眼睛的生理适应性上还存在瓶颈。

元宇宙最核心、影响最大的困境是用户眩晕症问题。目前虚拟现实用户普遍存在头晕、恶心、失衡等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与使用时长也保持着几乎线性的关系。这仍属于尚未被克服的脑科学问题,为人类实现元宇宙梦想埋下了第一个障碍。

第二个重要障碍是长时间使用VR眼镜容易造成近视,会干扰双眼视功能发育。有试验表明,观看VR视频30分钟后,被测试者的眼部调节功能明显下降。

对于一项新技术,青少年用户往往是最热情的第一批用户,但由于上述问题对青少年的健康存在巨大风险,且该风险也同样影响到所有用户。这也许是大自然看不见的手用来阻止人类过于沉迷元宇宙的调解手段。因此,VR眼镜为入口的三维数字世界(元宇宙)很可能无法颠覆智能手机为入口的二维数字世界。我对未来的判断是,人类80%时间依然会通过智能手机的二维数字世界进行互动,20%的时间才需要进入到元宇宙中开展游戏、电影、体验等活动。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