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1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在深圳罗湖区召开。
在下午的“大湾区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上,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组专家、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发表了题为“深港合作新天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回顾&展望”的演讲。
(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在论坛演讲)
不久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同时,北部都会区还会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格局,“双城”指的是香港和深圳,“三圈”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张克科认为,具有人缘地缘机缘特色的深港合作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新局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由深圳单边单项阶段性推进转变为香港主动提出双边协同对接共进;由河套形成的特定空间带动沿边境纵深全方位规划、可持续共商并进;由基建设施、创科发展转向公共服务、人才集聚、社会协同、居住就业和生态文化、商旅等全面规划共谋未来新都市建设;由单项推进向规则对接、服务对接、标准对接、智慧平台对接的共赢新机制、新理念递进。
其中,河套是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具有“跨境、跨制度、跨关税区”的独特优势。
张克科曾提出一个观点,“凡是在其他地区可以发展的,原则上不要安排进河套;凡是需要善用深港两地特色资源或两地需要借力对方优势的,要尽快突破,有序引入河套。”
他指出,河套不仅仅是福田-落马洲的区位空间概念,河套更是大湾区在国际视野、国家战略和区域合作中的新高地、动力源和锚地结合部,要精心设计制度对接,把握要点和时机,做统筹安排。
河套的建设,需要遵循协同创新、共治共建以及视同境外的原则。在张克科看来,河套“一区两园”的特色,使得它不同于以往任何高新产业园区、特别合作区、自贸区、经济发展特区等形式,必须融合借鉴香港经验,要勇于探索、先行先试,以积极创新的姿态改革发展。
深港两地应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共商两地合作建设、共同建设、合作管理、协同管理机制,处置好事权的安排与规范。
此外,合作区深圳园区要最大限度对接国际科技创新规则,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双向高效便捷流动,深方园区参照实行现有的香港及国际通行规则,不断消弭科技创新方面的制度鸿沟,实行一体化、共同体的发展模式。
关于河套的发展,张克科提出了两大方面的建议,一是将河套合作区作为大湾区区域创新共同体核心引擎谋划站位,在“一国两制”和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框架下实现高品质融合、高效率配置、高水平导出。特别要注重在创新要素和合作过程中的差异性、特殊性和示范性;有序有效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突出的阻滞通道设计好实践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新的区域合作共同体的最大化价值。
另一个建议是深港联手在河套园区建立“湾区驿站”,通过需求拉动,打破行政性垄断,消除地区、部门分割,打破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将“湾区驿站”打造成为创业路上的加油站、补给点和朋友圈,共建共享共创共成长的新家园。譬如,争取在深港两地的驿站间建立大湾区跨境跨区合作的市场要素自由流动规则。
“不是说你要到福田区来注册,才能够享受到支持,我们要跳出这个框框,湾区驿站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你可以用这里的资源、服务,再去其他的地方‘发酵’。”张克科表示。
张克科最后指出,通过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以及可持续发展、专业化和便利化,河套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贡献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