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除了要统筹做好经济工作外,我国还将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盘点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盘点今年工作、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做出了许多新的表述,将带你一一梳理此次会议核心要点并予以解读。

1、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述会议指出。

可以看到,这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冲击下,外部环境虽然复杂动荡,但国内经济基本稳住了。但从发展趋势看,明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不确定影响还是很大。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需要重视明年国内外经济恢复的差异性可能明显缩小,供应链错配的情况也会减轻,供需就没有那么乐观,且今年外需增长基数很高等问题。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世界经济明年下行压力比较大,还面临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通胀危机等,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和美联储政策调整等影响,会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出现波动,因而我们也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我为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2、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可以看到,2022年的经济政策重点延续了过去两年的走向,要让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通货膨胀保持在一定水平。同时,“稳”字当头,也将是“十四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点。

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3、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在财政政策方面强调要提升效能,也就是说不一定要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向,要提高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主要指货币政策,需要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流动性。要克服刺激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会递减的问题,保持财政政策精准、有效和持续性。在内需方面,要实施好扩大内需的战略。

4、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新的减税降费

会议提出,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如何加强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活力一直是近些年来的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叠加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等生存发展问题突出,亟待通过政策引导、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等方式焕发新的生机。

11月18日,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宏观政策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展开。在延续制度性减税、落实已定缓税政策的同时,研究采取新的组合式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保证电力稳定供应,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会议指出,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政策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5、房地产业因城施策

会议提出,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其中,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并不是短期的,即使没有疫情冲击,房地产的风险迟早也会开始显露。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基建投资这样一个三角循环已经走不下去。即使不考虑房价调控的因素,房价上涨的动力也已经到了减弱的时期。

“现在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超出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极限的承受力,对制造业、对创新都构成了影响,特别是对人口长期增长是极为不利的。人口增长减弱,对长期发展是更为不利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要适应新阶段人口和经济布局这样一种趋势。”杨伟民强调。

6、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会议指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杨伟民认为,构建新格局的内涵之一是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它的关键环节在于中间投入,中间投入主要是依靠国内产品,国内生产的产业链就相对安全,安全性就高。要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挥我们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使国内的科技自立自强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来相互促进,形成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双轮驱动的这样一种技术进步的格局。

7、改革开放政策:激发发展活力

不仅是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还要通过改革开放政策激活发展动力。

会议指出,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此外,会议还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王海峰认为,国家级战略之间的协调、国家级和跨省级政策的协调,难度大但潜力也大。明年要抓好资本、劳动力、信息、能源、资源等要素配置综合改革的试点。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效率很大程度上由改革决定,如果通过改革能把要素市场效率充分提升起来,就会形成中期和长期的内生动力。

8、社会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被提到重要位置。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在宏观上,有利于国家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微观上,有利于通过劳动力的流动,为个体创造提升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的一种可能性。改革过程中需要政府在供给侧适应人口流入地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来增加供给的数量,改善供给的结构、优化供给的空间布局,从而健全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

此外,就业、新的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等,都是大家很关注的民生话题,如何落地见效值得关注。另外,会议提出“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显然在明年这一措施或将要迈出大的步伐。

9、共同富裕:把“蛋糕”做大做好,再切好分好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开会讨论或发文,厘清共同富裕具体内涵、部署共同富裕工作,并选取浙江先行先试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10、实行全面节约战略

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具体来看,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1、碳达峰碳中和全国统筹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碳达峰、碳中和进行部署。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文章来源:21财经)

推荐内容